大约十年前在北孟集上和一老头闲聊,听他说完;很是替他惋惜。原来老头家里有一棵碗囗粗的石榴树,大约有几十年树龄。在前几年各地修建公园,大量需求一批高档树木。一批到乡村收购大树古树的贩子也应运而生。
贩子找到老头要求收购这棵石榴树,给价八百元。老头觉得奇货可居,对贩子说是少了一千五不卖。最后买卖没成,贩子空手而归。
等到了第二年,老头的儿子要盖平屋。偏偏这棵石榴树所处的位置碍事,没办法,只好把树砍掉;以后晒干了烧火。十年之前煤比较偏宜,不像今年天价一度到了二千多一吨;那时最好的煤也不过八百元一吨。石榴树能烧几天?一吨煤能烧多少天?这就是价值的对比。
笔者是搞花卉苗木专业的,明白那棵石榴树的价值。只是这个社会有它运行的潜规则,苗木在需求时价值很高,再经过某些渠道运作;价格更高。不需求的时候一文不值,就是一堆柴火。这棵石榴树贩子八百收的,回去很有可能卖二千;甚至五千,或许更高。假如这个老头自己去卖,甚至是八百也不收。这就是关系渠道;外行人眼红不得。所以很多时候,作为一般老百姓最好是见好就收;最起码保证不会吃大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