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专门研究吕范早年行事的事迹】
密请留备,驻守扬州
孙权掌权之后,再次征伐江夏,吕范和张昭留守。
等到曹操大军以至赤壁,吕范跟随周瑜、程普等一起抗击曹操、大破曹军,因此升为裨将军、彭泽太守,以彭泽、柴桑、历阳为奉邑。刘备前往建业拜见孙权时,吕范私底下请求孙权扣押刘备,但没有成功,后来升为平南将军,驻守柴桑。
孙权后来决定讨伐关羽,经过吕范的住所,和他说:"当初听了你的话,就不需要今天来做这些事情了。现在我当取荆州,你要为我守好建业。"
孙权大破关羽回军,迁都武昌,升吕范为建威将军,封宛陵侯,领丹杨太守,治建业,督扶州以下至海,再将溧阳、怀安、宁国改为吕范的奉邑。
曹休、张辽、臧霸率军来讨伐,吕范督统徐盛、全琮、孙韶等人,以舟师防御曹休大军于洞口。因此升为前将军,假节,改封南昌侯。
当时不幸遭遇了大风,船人覆溺,死者数千,还军,吕范又升为扬州牧。
性好威仪,勤事奉法
吕范生性喜好威严仪表,州里的人如陆逊、全琮这样的贵族公子,都注意修饰、恭敬严肃,不敢表现轻佻。吕范的居住之处和服饰,在当时是很浪费奢侈的,然而他勤勉公事、遵奉法纪,故此孙权喜欢他的忠诚,并不责怪他的奢侈。
有人向孙权告状说吕范和贺齐这两个人太过奢侈,服饰都要超越王的待遇,孙权说:“以前管仲也超越了礼节,齐桓公也容忍了他,没有见这个损害了霸业啊。现在子衡(吕范)、公苗(贺齐)又没做到管仲这么出格,只是用的器械好一点,出门的载具好一点,有益于军容,怎么需要整治啊?”打小报告的人因此不敢再说。
黄武七年,吕范迁大司马,印绶还没下来,吕范就病逝了。孙权身穿素服拜祭,派使者追赠印绶。
到孙权迁都回建业时,孙权经过吕范的墓,呼唤了一声:"子衡!"说完就流眼泪了。
孙权曾经说过:鲁肃可比邓禹(为汉光武帝刘秀计划称帝大计),吕范忧公为先、可比吴汉。回忆吕范避袁术、投靠孙策,忧孙策之事事,求为都督,整治军队的事,与吴汉的事迹很像。
卷入权斗,夷灭三族
吕范长子先(吕先是我编的)早逝,次子吕据继承家业。
吕据字世议,在父亲手下做侍郎,后吕范卧病不起,吕据升为副军校尉。吕范病逝后,吕据升安军中郎将。多次讨伐山贼,深入凶险之地,山贼都被其击败。
跟随太常潘濬、朱绩攻打五谿,又有战功。朱然攻打樊城,吕据和朱异攻破城外围,回军后吕据被升为偏将军,入补马闲右部督,升越骑校尉。
太元元年,台风侵袭、洪水堵城门,孙权派吕据视察水情,发现只有吕据派人用大船防备灾害。孙权嘉奖他,升迁为荡魏将军。
孙权病重时,吕据升为太子右部督。太子即位,升右将军。
魏军打东兴,吕据前往讨伐、作战有功。第二年年,权臣孙峻杀诸葛恪,升吕据为骠骑将军,平西宫事。
五凤二年,假节,率军袭击寿春,回军时遇到魏将曹珍,攻破曹珍于高亭。
太平元年,率军攻打魏国,未到淮,听说孙峻死,以从弟孙綝代替自己,吕据大怒,率军回师想要废除孙綝。
孙綝听说这件事后,使中书奉诏,召集文钦、刘纂、唐咨截击吕据,又派从兄孙宪带领首都驻防军在江都迎击吕据。
左右劝吕据投降魏,吕据说:"耻为叛臣。"然后自杀了。吕氏三族都因此被诛灭。
总督简评
吕范早期加入孙策阵营,立下很多战功,抢先得到了检察长的职位,加上性好威仪,勤事奉法,得到许多人的尊重、或者是害怕,很多人知道吕范都是从三国演义里面见过几次(说扣押刘备的)。
其实吕范和朱治一样,在东吴孙家里具有非常重要的一席,严格来说,军队里论资排辈,程普为长,能和实力派的周瑜平衡,黄盖、韩当的分量没这么重,政治上,朱治、吕范应该是相对来说重要的,朱治是人事长官、吕范是监察长官。
可能我们总觉得张昭、张纮等人在文官比较像最高长官(内事问张昭),但是记录上很难查,可能(只是有可能)张昭和陆逊是一样得罪了孙权,所以吴书将他们的很多记录都删去了。
例如,从蜀书和魏书中可以看到吴国只有叫陆议的人,没有叫陆逊的,但是到了吴书,就通篇写作陆逊、提了一嘴本名议。
孙权遣书请和,先主盛怒不许,吴将陆议、李异、刘阿等屯巫、秭归。——《三国志 蜀书 先主传》
后十馀日,陆议大破先主军於猇亭,将军冯习、张南等皆没。——《三国志 蜀书 先主传》
但是不影响吕范和朱治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