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我前年考完的时候,办理完退房手续,虽然还不到六点,但天黑得很,背着书包等待回学校的公交(108还是4-几几)。公交上人挤人,报站的喇叭一站一站响不听,车厢摇摇晃晃。
突然间,我决定向家里打了个电话,接通之后我却一直没有说话,父母那边也是。
半晌,我说道:“妈,我想回家。”
之后的寒假在家里窝了很久,期间也有有问我考试情况的,有问我之后打算。
“如果啊,如果,你没考上,还打算再考吗?”
我的表妹,我二姨家的孩子,一直以来的关系的比较好,包括她当时在我的建议下选择了文科(现在在读经济学专业),大多数朋友和家人的安慰让我无所适从,但她给我发了这么一段话:“天无绝人之路,如果不甘心或者觉得自己可以承受考研重压的话,就再战一年,反正从客观角度,你有年龄的优势;从主观角度,不可能事事如人愿。如果觉得自己身心俱疲,不妨仔细考虑一下下一步该怎么走,毕竟好男儿志在四方。你已努力,别太失落,跨专业跨学校,都明白其中的不易,也懂得你近一年来的付出。加油,不管你是怎样的选择,都支持你!”
看完她的这段话,坚定了我二战的决心(第一年分数差点很多只考了235,经济学的2016国家线是325)。开始了漫漫备考。
说快也快,17年元宵节前后出了成绩,我查了分,结果是未过线(考了320,经济学的2016国家线是330)。
“还打算再考吗?”这个问题我又被问到了(那怕我来了北京找工作面试的时候也是极高频的问题)。
其实,一直到今天,这个问题的回答我还是很迷惘。
阴差阳错,我现在工作的公司是跨考教育(即跨考考研),可能潜意识里我希冀以这样的方式在另一个层面实现夙愿吧。
说来也巧姜静子学姐机缘巧合也来了北京,因为她导师的需要。
她和我聊了很多,包括读研的生活其实并不如外界认为那样美好,也会藏污纳垢,存在很多弊病,学生和导师之间不对等的关系(比如窃取你的论文成果,或是压榨你做杂七杂八的事情)等等这些事情困扰着她。
“学长,其实你没有读研也是塞翁失马啊。我曾梦寐以求的向往,如今却让我失望。”
我和她彼此互称学长学姐,一时改不了口,想必是当时在记者团我总是向你们在介绍时说道这是xxx学长/学姐。
我以为,黑暗与光明必定存在方方面面,角角落落,但各种滋味无人消说是很压抑痛苦的,就算说出去换来的只是“得了便宜还卖乖”“身在福中不知福”“不听话”的说法。学姐的感受我多少能理解一些。
不过,高校最吸引我的,恐怕就是时间和思想的自由了,这一点是其他环境比不了的。
“读研还不是要工作的?”
我一直对这种说法嗤之以鼻,那,人终有一死,咋不早点去死呢?我这说法刺耳些,但理是一样的。
也是怕打扰到你的复习进展加上我手头工作也的确繁杂(十月被上家公司无故开除,还得奔波谋生),一直也没跟你过多交流,你再详细一些的情况我不甚了解,比如你考研的原因?报考院校专业等等,我在这里写了这么多有的没的,可能你会觉得不知所云,抱歉啦。
总之呢,考完之后对你来说头等大事就是好好准备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了,记得你和孙达在一个宿舍想必专业也是工科方向的,还是有很多的事情要做。
除了那些之外,尽你可能多到一些地方走一走(这一点我很羡慕你,你用你的镜头记录着),多看一些“无用”的东西(比如哲学、文学),我相信这些无用之用可能才是真正大有裨益的。
未来漫长,尽兴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