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一位妈妈给我留言,儿子今年8岁,最近居然学会了撒谎,骗我说学校收书本费,结果拿钱去买玩具,孩子爸知道后把孩子打了一顿。我觉得打不是办法。但是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子这么小就会撒谎,好担心以后会学坏。
这位妈妈的焦虑代表了很多家长的困惑,诚实是每个人为人处世的必修课,作为家长,当然都希望孩子拥有诚实的品德。但是孩子说谎真的是“洪水猛兽”吗?不采取指责打骂,怎样引导孩子不说谎呢?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面对孩子撒谎,家长不需要如临大敌。
第一,撒谎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从小“狼来了”的故事都会被父母一再讲起,最后总结的中心思想都是:“你看,撒谎的孩子得不到信任和帮助,会酿成惨痛的后果。”事实上,无论“匹诺曹”和“狼来了”的故事多么深入人心,孩子们还是会说谎。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儿童心理研究中心曾做过这样一个说谎实验:研究人员找来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让他们待在同一个房间里,要求他们不要偷看房间里面的玩具。但是当研究人员离开房间后,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偷看了。可是当研究人员问起时,大部分孩子都说谎了。
有研究表明:孩子2岁时大约有20%至25%的说过谎;
3岁时大约有50%的说过谎;4岁时大约有90%的孩子说过谎;到7岁时100%的孩子都撒过谎。其实不仅仅是孩子,我们成年人在每10分钟里会说3个谎话。
第二,说谎标志孩子正在发展重要的心理技能。
德国教育学家施鲁克教授说:孩子第一次有意义的说假话是他成长过程的一个重大进步,孩子说谎标志着他有了想象力、开创性的行为,并与周围环境打交道。你想想看,为了说谎,你的孩子必须要隐瞒事实真相,编造出另一个现实,给你讲故事,还要牢牢记住它,不能前后矛盾,这对小孩子来说,是不是很不容易?
但这并不代表我们鼓励孩子撒谎!而是要告诉各位爸妈,孩子撒谎是一个普遍的正常现象,不必过度惊慌,家长大可不必把孩子的不诚实视为洪水猛兽,把撒谎上升到人格和品性问题的“高度”来严加批判和刻意纠正。而是应该看到谎言背后的真相,搞清孩子说谎的原因,区分他是正常的说谎还是不正常的说谎,并作出恰当的反应,为孩子对“撒谎”这一行为形成最终认知,提供积极导向。
从心理因素上,孩子的说谎可以分为无意说谎和有意说谎两类。
无意说谎多发生在儿童想象发展的时期,就是2到3岁,因为活跃的想象力、健忘等原因,对于记不清的事情会凭借想象补全。他们常常对未来事物产生一种不自觉的幻想,有时把幻想当现实,把某事物夸张到不真实的程度。比如孩子去了动物园,回家会描述看到了大象扇着大耳朵在天上飞。或者孩子不愿意晚上一个人睡觉 会说床底下有各种各样的妖怪等等。
一般来说,两到三岁的孩子语言能力刚起步,且分不清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想象的。所以3岁之前的孩子撒谎,家长用不着那么紧张。而孩子四岁说谎就和三岁不一样了,这时候他们已经能区分现实和想象了。同时四岁是学语言的最好阶段,所以孩子撒谎更像是一种炫耀,家长不用大惊小怪,但孩子撒谎的时候,要要告诉他说实话和说谎话之后别人的感受,让他知道自己说的话会影响别人。如果孩子5到8岁了还总说谎,家长就需要反思自己的行为了。
那么孩子为什么会有意撒谎呢?一般会有这么几种情况。
第一,为了逃避惩罚
多数情况下,孩子说谎是为了逃避惩罚,比如考试成绩不理想、淘气惹祸了怕家长责罚。有一句话是,如果你的孩子爱撒谎,那一定是你不允许他说真话。因为他知道说真话会很倒霉。两个算数题——诚实=源源不断的审判+难以忍受的抱怨。撒谎=大概率的平静+可能的好处。如果是你,会怎么选?我想,你很有可能也会选择撒谎。没有一个孩子天然愿意说谎,如果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是真正被尊重、被爱的,他对父母有全然的信赖,有十足的安全感,他就不需要在“闯祸”后慌乱,也不需要隐瞒——没有害怕就没有谎言。所以,父母要反思的是,是不是平时对待孩子有些严厉了?以前对待孩子的“过失”是否有过处理不当?
第二,为了满足某些需求。就像开头说到的,孩子为了买玩具,欺骗妈妈说学校要买书。家长应该反思一下是否对孩子的需求限制太死,在孩子提出自己需求时,不应该100%拒绝,可以给孩子选择的权利。
第三、取悦父母。有些家长对孩子要求很高,如果孩子表现得好就会很高兴,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如果孩子没有达到期望就会训斥孩子,长此以往,孩子为了取悦父母就会说谎。
第四,模仿父母。孩子有时会看到父母、周围的大人撒谎逃避,他们也跟着学。父母的言传身教会使孩子产生“说谎不为错”的错觉,最起码也为他们的说谎壮了胆。
总结下来,孩子撒谎这一行为其实与家长怎么对待孩子的方式息息相关。如果父母对待孩子太过严厉或是期望太高,就容易让孩子因为担心受惩罚或是想要奖励而选择撒谎。同时,也与父母自己的行为对孩子造成的影响密不可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怎么做,他就怎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