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孩的教育少谈命令多谈感受。我们总是对他命令不止他可能暂时屈服,但不会和父母成为知心的朋友,我们也无从知悉他们的内心需求和感受。隔阂由此产生,我们没法与他成为并肩作战的朋友,他也学不会站在我们的立场换位思考,无法做到感同身受。说话的方式,态度和语言影响着我们的亲子关系。十有八九亲子关系疏离的家庭爸妈总是喜欢命令和操控孩子,要按照他的意愿和生活方式来过活。然后让孩子丧失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其实这样的孩子是一个提线木偶。没有自己的思维和观念。总是按照大人的意愿在过自己的一生。现在可能因为年龄尚小无力反抗。但当他长大成人他要么就以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有智慧之人就会内心开悟和成长,然后让这样的方式在自己身上终结。
孩子要看我们的脸色过活,他们从小就开始唯唯诺诺。学会了察言观色不假。但住在家也有寄人篱下的凄凉感。他要用力讨好家人,不然一言不和就挨批,一有不顺就该揍,不是对他批评指责就是辱骂殴打,让他心生怨恨和不满,家本来应该是最温暖的避风港,反倒好象成了暂时的收容所。让他找不到心灵的归宿,灵魂也无处安处,一直在外漂泊,我们要学会容人之难,
常说母子连心,如果我们对自己的孩子真的是无条件的爱,孩子应该最深有体会。但是如果我们总是对孩子处处挑剔和抱怨。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也不会是一个幸福之人。他们会同样的喜欢抱怨,进而自责难过。这样循环往复只会让我们伤的更深。我们改变不是说向孩子妥协,而学会情绪管理本身就是我们应该修炼的课程。如果能实现一举两得岂不是皆大欢喜,家庭幸福了,亲子关系好了。双方都获益了。如果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孩子自然会理解我们的难。
今天对孩子经常玩游戏表示反感。我痛批一顿之后将手机游戏全部删除,他们顿时泪流满面惹来极度不满。趁后续有机会玩手机的时候,他又会下载。但是他学会了下载到不容易看得见的地方。他虽然心生畏惧但还是不愿错过玩游戏的黄金时机。这其实也应验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你下死命令他誓死不从,迫于无奈和无力反抗他无能为力只好默许,但他也会变着法子来达成他的目的。我想青春期的叛逆大致如此。父母制定种种规则限定自由,让孩子活不出自我从而奋起反抗。我想绝大多数人都是面对约束内心就想起反抗,可能孩子从最初的爱搭不理转而愤然离家。到最后以死相逼,最后父母只好妥协,在此我们可能就断送了孩子的人生前程。然后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就变得越来越疏离,冷落,从而成为父母一辈子永远的痛。父母觉得孩子不孝,孩子觉得父母不懂人心不知人情。
不要等孩子长大成人外出工作时,孩子成了父母永远的牵挂,而父母是孩子永远无法言说的痛。总觉得是父母过往的种种限制了自己腾飞的翅膀,所以只能荀且而活,青春期极力想摆脱父母的管控,想早早实现远走高飞,是每个青春期叛逆孩子的心愿。其实说到底也是父母酿的苦果。不要总是以这些道理我们都懂,借口连篇总说可是我们就是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