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号称凤雏,与诸葛亮齐名,但从他从书中出现,最大的亮点是卖给蒋干一条连环计,后来就再没有什么精彩表现,之前还可以说是与诸葛亮共同辅佐刘备,分工不同,没有机会表现,到后来随刘备入川,也没有什么精彩表现。初入蜀想演一出鸿门宴刺杀刘璋,但时机不成熟,刘备没有采纳。到涪水关献三计,无论战略上还是战术上,看不出高明。打雒城,如果不是彭羕指出对方水攻之策,刘备这一百多斤加上几万人马,就算交待了。彭羕、诸葛亮都提醒说星象显示局势险恶。庞统不但没有警惕,反而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认为诸葛亮怕自己得功劳才来阻止。殊不知,诸葛亮未出山已定下跨有荆益,以资北伐争霸的战略,益州是一定要取的。要想抢功,倒不如自己随刘备入蜀,何必等刘备处于这进退两难的局面时再来?庞统为了安抚刘备,还自己瞎编一套说法,来加以掩饰。为将者,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取死之道也。如果说庞统任耒阳令时,还秀了一把治理之才,行止乖张,还算是魏晋狂士风范,到这时,庞统根本连狂士都算不上,就是一妄人。至于此前司马徽、鲁隶等人倍加推崇,大概是庞统能吹,以清谈机辩取胜吧。
按书中迷信的说法,刘备攻占涪水关前,风吹旗倒,庞统说是杨怀等人来行刺,算是算准了一次。而雒城战前不断有征兆显示对庞统不利,刘备不断阻拦,庞统全都置之不理,反而屡出“肝脑涂地,方称吾心”、“虽万死亦不能报”等不祥之语,终于得偿所愿。这一系列举动,只能用“罗森塔尔效应”来解释。庞统潜意识已预见到自己横死,便不断推动自己的言行向这个结果发展,最后,biubiubiubiu——a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