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班一个孩子用塑料瓶装啤酒来喝,还让其他同学一起喝,我把家长也叫来了,怎么处理?”这是一位六年级班主任反映的情况。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心里一激灵,因为在她的班级里有一个特殊孩子小A,经常乱带东西入校。我连忙问:“谁带来的啤酒?”果不其然,是小A。
这个孩子往学校带过手机、小刀、棒球棒等物品,受到过多次批评教育,但屡教不改。当时气不打一处来:“让他回家反省两天。”转念一想:“反省也解决不了问题,看看是个什么原因吧!”于是班主任把孩子及孩子的家长都叫到了接待室。
四个孩子,跟随四个家长来到坐下后,其他三个孩子明显已经认识到了错误,因为他们三个都是尝了一口发现是啤酒就接着就吐了,纯属于好奇。只有小A手里拿着半饮料瓶子啤酒嘻皮笑脸,丝毫没有认识到错误,反而洋洋得意。
“说说吧!怎么带进来的?为什么要喝酒?”
“我去超市买的灌装瓶,打开倒在饮料瓶里带来的,不为啥,就想喝。”说着他笑着看向他的父亲。
很明显这个事情的主要责任是小A,其他同学不过是好奇心作怪,于是对三位同学进行简单的批评教育后就让他们回教室上课。
把小A和他的父亲请到了我的对面,我知道这是一个离异家庭的孩子,他和父亲生活在一起,之前为他做过一次心理辅导,是个虽然不学习但是心地善良的孩子,他主要的烦恼是心疼他父亲,替他父亲犯愁。
“小A爸爸,知道吗?你有一个好儿子。”
听了我的话爷俩都愣住了。
“你有一个善良且善解人意的好儿子,你是有福气的爸爸,在我的心目中小A一直是个好孩子,这就是无论他犯多少错误,我们都没有人指责他放弃他的原因。”
小A的眼泪一下涌了出来,他的爸爸也暗暗地流泪了。可能他们没有想到,我会这样的评价孩子。
“小A,说说吧!孩子,这次是因为什么原因把啤酒带进来。”
“主要是有些烦,再加上平时我表哥会带我喝酒,今天我就一时兴起,带来了,老师我错了。”他低下头。
“你知道孩子平时喝酒吗?”
“不知道,我天天干活累,回来以后我是天天喝,但是没有让他喝过,我真的不知道他喝酒,我太大意了。”他父亲愧疚的说。
“平常我们沟通的少,有时累了,他与我说什么事情,我会不耐烦,时间长了,他也不跟我说了,就回自己屋里打游戏去了!我也愁得慌,一点不学习,将来怎么办?”说着无奈的看向孩子。
“小A,为什么这么痴迷打游戏呢?”
“老师,别人打游戏是为了升级,我不是,我纯粹是在游戏中寻找快乐,我不在乎输赢。我也想学习,但是学不进去,一点听不进去,所以上课就想捣乱。”
一时,我愣住了,一个不到十二岁的孩子说出这样的话。“空心病”“缺爱”这两个名词一下涌入我的脑海。这是一个通过自暴自弃来吸引别人眼球,博得别人关注的孩子。
问题还是出在家庭上,于是给了小A父亲一些建议:
一是在家里戒酒,不要当着孩子面饮酒。
二是多听孩子说话,静静地听,产生共鸣即可,不要给建议,不要呵斥。
三是多带孩子一起玩,到公园适当进行一些散步,打球类的户外运动。
也给小A吃了定心丸:
一是爱你的人很多。在家里有父亲,在学校有老师和同学,不管现在还是以后学校永远是你的家,老师会一直给予你温暖和帮助。
二是关于学习尽力而为。针对目前还能听懂的科目尽力学习,多为班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管住嘴开始。
三是成人比成才重要。善良是你的本性,一直坚持下去,不管是生活还是学习遇到困难都可以来找老师。
父子俩都点头答应了。
送走他们,我也陷入了深思,近几年特殊家庭越来越多,带来的问题孩子也越来越多,其实孩子是无辜的,当他们发现父母出了问题的时候,总想用另类的行为或自虐的行为来修复父母之间的问题,当他们发现自己无法改变家庭的现状时,常常会自暴自弃,成为了老师和学生眼中的另类。
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引领,给他们更多的宽容和理解,解开他们的心结,让他们不要成长为心中有恨的人,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责任。愿每一个特殊孩子,都能被温暖以待,愿他们成长为心中有爱,眼中有光,对社会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