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说实话,在很长时间里,我有点嫌弃自己的名字。
自己的本名“黄姗姗”,相比家里人诗情画意的名字,叠字听起来多少有些幼稚。上学时候,老师有次上课还说,等老了的时候,人家再叫你叠字名字,比如姗姗、甜甜、圆圆、健健、静静,听起来多不搭啊。听了老师的话后,就天天在想,这怎么办,等成老太太的时候,别人喊起我的名字,实在是太幼稚了,感觉就和笑话似的。
最难说的是,每次别人问你的名字什么意思,自己都说不出个所以然。问家人当初谁给我起的名字、为啥起这个名字,得到的回答一会是这是前院的李爷爷给起的,一会是你爷爷给起的,一会说这名字算了能出国,一会说就觉得这个好听啊……总之,我也不知道这谁起的,这个名字并没有多么明确的意义。
渐渐长大了,开始向别人介绍自己名字时候,很多人就会把我名字里的“姗”写成“珊”,为了能区分两个字,我常常会说“姗,姗姗来迟的姗姗”,久而久之,“姗姗来迟”成了自己的代名词,别人问什么意思?我就直接直译为“很慢”。久而久之,在和别人介绍自己时我嘴上说的是,“你好,我是姗姗,姗姗来迟的姗姗。”而与此同时没有说出口的则是,“我有时候行动比较慢,可能会有迟到、拖延的情况...”
截止到这一步,我已经为自己的名字赋予了一个新的意义“姗姗=慢、迟到...”常常还会觉得这名字实在是和自己太贴切了!量身打造!
直到一堂课上老师让大家重新为自己的名字赋予意义,才发现,比起名字更为重要的是如何解读名字的含义。比如老师解读他自己的姓,“王”的四笔分别代表了人的四种重要关系:亲密关系、亲子关系、和他人的关系、和自己的关系。如此解读不仅让原本一个普通姓氏有了更丰富的内涵,也可以让自己时时觉察这四种关系。
看到老师如此解释,觉得很是好玩,于是也开始为自己的名字赋予意义。
“黄”是家庭给的姓氏,代表着“家是最宝贵的,是黄金宝藏”;
我很喜欢女字旁的“姗”,喜欢这里面女性的柔美,期待“姗”能展现女性的特色和自己希望拥有的品质。所以说,
第一个“姗”代表“优雅活力”,
第二个姗代表“温柔平和”,
希望这两方面的魅力多的能够装订成册,哈哈。
当给自己的名字赋予全新的意义之后,发现原来自己的名字可以这么美,不由得心生欢喜,好像整个人感觉都不一样了,心里美滋滋的。不过还是不大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问了助教之后才恍然大悟。如同老师所说,什么都没有意义,是我们赋予它们意义。而名字,这个随时随地跟随我们的东西,每当别人呼唤我们,它以及你曾赋予它的意义都会被唤起,进而潜移默化影响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如果你赋予它的意义是正面的,每一次呼唤都是那些美好意义在潜意识及意义层面的唤醒,而如果你赋予它的是负面意义,每次呼唤将会再一次加持这份负能量。所以说,名字,确切的说是你自己赋予它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或许,你的名字被长辈赋予了他们想给你的意义,而你并不认同,那么就赋予一个你喜欢的正面的意义。可能别人并不了解你赋予的内涵,只有自己心理了解就可以了。重点是,让别人对你的每一次呼唤,都能增强你内在的正面力量。
你,喜欢你的名字吗?你赋予了它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