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chemistry)是自然科学的一种,主要在分子、原子层面,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实质是自然界中原来不存在的分子)。---摘于百度百科
与物理相比,化学的发展并不晚很多,甚至更早,而大体可分为5部分。
一. 史前时期 最初诞生
各国都有古人类的用火遗迹和制陶遗迹,虽然当时的人们不知原理,但这就是最初的反应,化学就此诞生。
古人类在山洞中用火
二. 古代化学 炼金医药
大体上是公元前1500—公元1650年。
中国此时的化学成就最多,如:
《汉书•地理志》中记载有石油早期使用,煤也开始使用。
《淮南万毕术》中,记载有"白青(即硫酸铜)得铁则化为铜",这是金属置换反应的早期发现。
1572年,希腊出版了一部名为《炼金的化学方法》的巨著,它标志着“化学”这个词的诞生。
三. 燃素化学 孕育时期
1650—1775年,是现代化学的孕育时期。
随着冶金工业和实验室经验的积累,人们总结感性知识,认为可燃物能够燃烧是因为它含有燃素,燃烧的过程是可燃物中燃素放出的过程,可燃物放出燃素后成为灰烬。
代表人物:波义耳
化学之父,波义耳
罗伯特·波义耳(Robert Boyle,1627—1691),英国化学家,化学史家都把1661年作为近代化学的开始年代,因为这一年有一本对化学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著作出版问世,这本书就是《怀疑派化学家The Skeptical Chemist》,它的作者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波义耳。
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也同意这一观点,他们誉称“波义耳把化学确立为科学”。
四. 定量化学 近代化学
1775年前后,拉瓦锡(可惜拉瓦锡死在了法国的断头台上,法国把当时最优秀的化学家亲手扼杀)用定量化学实验阐述了燃烧的氧化学说,人类走进了定量化学时期。
拉瓦锡
拉瓦锡
与此同时,一个奠定现代化学基础的人---门捷列夫,在俄国诞生。
门捷列夫
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俄语:Дми́трий Ива́нович Менделе́ев,1834年2月7日—1907年2月2日),俄国科学家,发现化学元素的周期性(但是真正第一位发现元素周期律的是纽兰兹,门捷列夫是后来经过总结,改进得出现在使用的元素周期律的),依照原子量,制作出世界上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并据以预见了一些尚未发现的元素。现在,他的想法被不断证明,他当之无愧的成为英国皇家学会外国会员,从事化学研究。
五. 科学相互渗透时期 现代化学时期
二十世纪初,量子论的发展使化学和物理学有了共同的语言,解决了化学上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另一方面,化学又向生物学和地质学等学科渗透,使蛋白质、酶的结构问题得到逐步的解决。
中国化学家 侯德榜
中国化学家 侯德榜
侯德榜(1890年8月9日~1974年8月26日),男,名启荣,字致本,生于福建闽侯,著名科学家,杰出化学家,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近代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是世界制碱业的权威。
20世纪20年代,突破氨碱法制碱技术的奥秘,主持建成亚洲第一座纯碱厂;30年代,领导建成了中国第一座兼产合成氨、硝酸、硫酸和硫酸铵的联合企业;40~50年代,又发明了连续生产纯碱与氯化铵的联合制碱新工艺,以及碳化法合成氨流程制碳酸氢铵化肥新工艺;并使之在60年代实现了工业化和大面积推广。
1926年,中国“红三角”牌纯碱入万国博览会,获金质奖章。侯德榜积极传播交流科学技术,培育了很多科技人才,为发展科学技术和化学工业做出了卓越贡献。1974年8月26日,侯德榜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结语
作为沟通微观与宏观物质世界的重要桥梁,化学成为人类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