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篇
提到曹操,大家就会想到曹操是一位枭雄,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从今天的文章中我们就可以看见。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诖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这篇文章,讲的是魏武帝将要见匈奴使,但是自己相貌丑陋,不足雄远,所以便让崔季圭代替自己,因为崔继辉英姿飒爽。然后他自己当捉刀人。之后让间谍问:魏王怎么样?匈奴史说魏王雅望很高,但是床头捉刀人才是英雄,魏武帝听了,便杀掉此使。
从这篇古文中,曹操犯了一个大错,有一个古话叫,两国相争,不敢来使。意思就是说两个国家争斗,但是不能杀了使者,这是一一个礼仪。然而曹操却因为这位使者,十分聪明,所以便杀了这个使者。从中其实也能看出一点,他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这个意思。
第二则
南阳宗世林/魏武同时/而甚薄其为人/不与之交/及魏武作司空/总朝政/从容问宗日/可以交未/答日/松柏之志犹存/世林既以忤旨见疏/位不配德/文帝兄弟每造其门/皆独拜床下/其见礼如此
从这篇小古文中,宗世林是一位很有德性的人。然而他不愿意跟曹操交往,而当时曹操总管朝政,所以给了他一个很低的官职,配不上他的德行。然而他的德性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富贵不能淫,卑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然而因为他的德行,曹操也同意儿子们对他大跪拜。
对呀,宁可我负天下人的性情,并不代表对有德之人的不尊重。
曹操和他的选择
曹操是一位枭雄,但并不代表他,没有任何选择的困难,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他遇到什么困难了吧。
我们先来看一看曹操发出的求贤令吧!
求贤令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今天下尚未定, 此特求贤之急时也。
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
三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噢,在这乱世之中,很缺人才。曹操发出的这一求贤令就是为了得到人才。然而而贤,也就是才,分为四种,第一德才兼备,这是最好的,但是没有的话,第2种有才无德,这些人有才华,但是没有道德,如果欢乐一堂的话就会,搞得鸡飞狗跳。第3种有德无才,但是有德无才之人解决不了问题。第4种无德无才,就是啥都没有的。(其实这不能算是贤里面的)
那我们来做一道排除法,这个有4个选项。德才兼备,有才无德,有德无才,无德无才。然而我们先排除掉,德才兼备和无德无才。因为德才兼备没有坏事,而且这些人比较少,如果能找到,只是关于自己的运气问题,所以没多大事儿。然而无才无德是肯定排除掉的,因为他啥事都干不了。那么剩下的两个有才无德有德无才,那可就难选了。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曹操选择了有才无德。不过我们得先想一想,他们选了的后果,有才无德的话,那么欢聚一堂,鸡飞狗跳,谁都不听谁的,在那里骂大街。管起来比较麻烦。但是有德无才又解决不了问题。然而没有完美的东西,所以我们只能来比较它坏处的大小。最终看来啥事都干不了和管起来比较麻烦,还是管起来比较麻烦的问题小一点,所以曹操选择了有才无德。
曹操有着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性情但并不能代表他对问题的思考不全面和不尊重有德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