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岁的儿子家庭作业需要写一篇作文——《一件伤心的事》。
周六日两天休假,周六疯玩一天,说什么也是不肯坐在书桌前写字的。
周日也还想继续晃荡,被我喋喋不休的语言攻击和眼神警告逼坐在案。
写之前他请求我再多给他10分钟思索的时间,我说:“难道就没有一件伤心的事值得你写?”他答:“没有,我是个乐天派。”儿子漫不经心的说。我噗嗤一笑说:“胡说,天天还没一吵你眼泪就开始流了,这还不算伤心?多想想你爸爸和我揍你的场景,哭的多伤心啊。”儿子回答:“那不是伤心,那是生气。”
“生气”两个字要读重一点语气,才能表达出他的气愤。我当时忽然觉得有点庆幸,也有点欣慰,至少儿子在我和爸爸的“打压”下竟然还可以这么的开朗。虽然他也出现了身体上的应激反应,但在心理上还算健康。我正在慢慢调整自己,学习如何理解孩子的难处,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
转念一想,也许儿子只是想逃避掉写这篇作文 ,但家庭作业又怎么能逃的脱?现在孩子们的作业对一个母亲来说如临大敌,只有看着孩子一个个的正确完成,才能舒心的庆幸又成功渡劫一次。当然,这不包括学霸 ,只有写字困难户的家长才能有所体会。
最终,儿子还是表示没有伤心的事可写,选择借用了我比较伤心的事凑合着写了一篇。我一看,字数还不到他平常作文的一半,如果在以前,我指定急过了,这次没有发火,重要的是他有认真的在写,我得学会肯定他。
我觉得写作文他的老师给的前定语特别好“畅所欲言”,就是怎么想的就怎么写,写自己的真实感受,就像在平常的聊天中那样健谈,再附上好词好句,有头有尾,首尾结合,成品应该不会太差。
没有伤心的童年是幸福的,更是幸运的。有多少大人要用一辈子或半辈子时光来治愈自己的童年。
我倒希望儿子说没有伤心的事是真的,没心没肺也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