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有物质的需求 ,也有情感的需求。最深刻的情感需求,是别人的认可、尊重、接纳和关爱,这些直接影响着一个人对自我的评价和看法,以及如何表达自己。
情感满足的匮乏,会使一个幼小的孩子,基于自己的性情,结合其身处的情景,发展出一套自我保护策略,捍卫自己的价值(哪怕在别人看来是错误或非理智的行为),满足其情感需求,比如攻击他人、讨好他人、压抑或委屈自己,表现形式不一,实质相同。
这样的策略和心理机制,直接塑造了一个孩子的心理及神经系统,影响着他的行为方式,直至成年,乃至死去。基于这个角度,很多心理工作者,形象地认为,我们的内心住着一个小孩,因儿童时期的情感需求未得到满足,这个小孩以不同的方式向你传递信息,还有的心理工作者,把这个小孩放大,夸张地说我们的世界是一个“巨婴国”。
说法虽形象,但忽略了这种心理机制的背景:在一个资源匮乏和充满生存竞争的世界里,这些策略和应对方式,是出于保护自己,只不过,这套保护自己的策略和机制,结果是画地为牢、作茧自缚,很多人不自知罢了。
心理工作者的工作,让很多人意识到原生家庭的重要性,认识到家庭的脉脉温情还夹杂着伤害与纠缠,以至于有人极端地表达“父母皆祸害”,当然,也有人说:人最大的教养,是原谅父母的不完美。
02
人是编故事的高手,我们所认为的行为与事实,都是主观上的情景建构,融入了我们的三观和需求,也正基于此,我们建立了一个互动的世界,产生了交往和各种关系,具有积极能动的意义。
但是,这种经过主观构建的行为与事实,很容易让我们陷入认识错误,并对外界抱以不合理的期待,不能正确把握自己与他人的界限,人际间的伤害和纠缠也就由此而生。所以,心理工作者认为这样的人在成年之后,心智依然处于孩童时期,情感不成熟。
认识错误,会让我们忽略了事情还有另外一种可能,沟通会严重错位,外界风平浪静,内心已波涛汹涌;对外界抱以不合理的期待,让我们在成年之后,依然把自己的生活寄希望于别人和外界,交出了主动权,不能学会自我满足,关爱自己。
人们善于编织故事,结果,不仅编出了“受害者思维”,还编出了“阴谋论”,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在人们对待社会热点事件、政治事件和国际关系中,亦有所体现。
03
人有情感的需求,而且善于编故事,这两个特点结合起来,就有了很多让心理学家着迷的精神现象和故事。
一个人在成长阶段,没有得到足够的认可,会认为自己不够好,没有价值,没有自信,很容易把别人一句无关痛痒的话,解读成看不起他,很容易因为做错一件事,上纲上线,把自己批的体无完肤,自我很脆弱。
虽然认为自己不够好,可并不意味着别人可以批评他,哪怕是客观公正地指出其错误,反而要奋起反击,捍卫这个不够好的自己,并义正言辞地为自己辩解,认为自己受到不公。一旦认可了别人的批评与指责,自己的存在感、价值感彻底被否定,自己被连根拔起,虚无与惶恐,让人难安。
那些在成长阶段,得到足够认可、接纳与尊重的人,就会相信自己的价值与存在感,有定力,不会因他人的言行,轻易否定自己,即便是错了,也没什么大不了,面对别人的批评和不认可,抱以开放的心态。
情感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人,很容易在成年之后,将情感满足的期待放在伴侣身上。有的需求本来是自己的事,期望对方来满足,这就成了不堪承受之重,即便是期望对方来满足,也不明说,而是各种“作”。
因此,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很容易引发轩然大波,人际互动中,充满了诸多的不满与纠缠,平平淡淡的日子倒很遥远。
04
情感满足的匮乏,最深切的根源在于物质满足的匮乏,当然,现实中,两者并不完全是一一对应。
人,活着不容易,特别是在一个资源匮乏、生存竞争的世界里,在一个有贫富之分、三六九等的世界里,在一个获取尊严很昂贵的世界里。
为了应付当下的生活,已经占据了一个人很多的精力,自然难以顾及情感需求的满足(情感需求的满足,需要从容、细腻的心境),在他们的情感世界里,简单、粗暴、混乱才是真实写照。
这种情感满足的匮乏,也是贫穷,其形态和表现形式,超出我们的想象。因此,我们在讨论贫穷的时候,既不能仅仅出于物质角度去考察,更不要站在道德的角度上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设身处地理解他们的处境,对外人来说,是不小的挑战。
05
何以破解?
心理工作者普及了很多理论与方法,但最重要的一点是觉知,觉知自己的情绪,觉知情绪背后的真实需求,觉知自我的边界,对外界抱以合理的期待,并学会满足自己。
觉知情绪,并不是什么难题,其目的在于叫停,给予自己时间和空间,考虑事情是否有另外一种可能,觉知情绪背后的真实需求,选择恰当的回应,假若没有这种有意的觉知和叫停,你会基于本能或已有的应对机制而反应,自己的情绪受外在环境掌控。
觉知自我的边界,对外界抱以合理的期待,你就能明白哪些需求是自己的事,放弃寄希望于外界和他人,放弃“曲线救国”的自我保护策略,直接地自己满足自己,关爱自己,将生活的主动权置于自己手中。
当你有意识地保持觉知,觉知自己的状态和内心机制,敢于承认自己的局限和错误,放弃无力而没有意义的抗争,这就是好的开始,让你从既往的轨道中转换过来,开启新的轨迹和方向。
期望有一天,这个世界,能够免于匮乏带来的困扰。心理工作者所说的“巨婴国”,不是说这个世界病了(很有可能是他们的“职业病”使然),而是这个世界依然处于匮乏之中。
我们的追求,不仅有物质的丰富,还有内心的充盈,即便是面对物质的匮乏,我们依然可以做出另外一种选择,让人生境地不再那么窘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