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海滨二中 苏岚
课前准备:两节课疏通字词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王叔远的核舟特点的句子?
生:舟首尾长约八分有……
这是概括的句子吗
生:技艺灵怪
为何说灵怪?
体积小
读最后 一段
内容多
首尾段有两个“为”第一个是?
雕刻,第二个体现雕刻的东西多
这么多的东西如何刻的?刻了这么多东西作者又是怎么写的?如果有很多东西都要写,怎么才把这些内容说清楚?作者采取的是什么方法?
生:有一个顺序的
请圈划出能够表现说明顺序的词语,找到了举手
生:船头,舟尾,船背
除了这个还有什么?
舱
齐读第二段,你们最喜欢这里写的什么
生:喜欢窗子,因为这里只写了窗子
有没有同学也欣赏窗子,但是知道原因的
生:窗子的位置安排得很好
一共几扇窗子,怎么安排的?
不仅仅有窗,还有栏杆和花纹
生:还有字
总结一下窗好,好在哪里?
生:位置安排好,雕刻精细,跟人物有关
生2:窗户可以打开
哪个词?
生:启
除了能开还能?
生:关
总结:
在多大的空间刻了16个字?
窗的边框上,在舱的两边
这是舟的当中部分,桃核中还有其他的字吗?
生齐:刻了时间制作者和篆章
这些题名有什么特点?
生:细若蚊足,勾画了了
跟窗边上的字有啥不同
生:颜色不同,有墨,丹
从这些雕刻的字上看到这个核舟什么特点?
生:构思之巧
还有什么特点,你们刚才说了刻得相当好,又细又清晰
生:技艺之精
总结:刚才我们分析了一些细节的地方,关注了形容词
刚才说16个字刻的很好,好在哪里,仅仅是因为它选自赤壁赋吗
生:为后文写他们三个人做铺垫
怎么做铺垫的?齐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和“清风徐来”两句
这两句点明了雕刻的主题,“大苏,泛赤壁”
怎么写这么个主题的?你能就这几个字提问题吗?
引导生:大苏是谁,在哪里?什么是泛?根据《说文解字》是浮的意思。哪里可以看出。“赤壁”这个问题我们已经解决了。通过窗户的两行字可以看出来,其他可以雕刻,但是这个很难雕刻,于是就巧妙的刻在了窗子的两边
小组合作:
任务:从哪里可以看出这里描写的是苏轼
格式:我们关注了这些细节:
我们发现了:
生:峨冠而多髯者是苏轼
为什么?
峨冠可以看出什么?
结合预学单资料,可以看出这个时候在黄州做官,是没有实职的小官
刚才分析了肖像,你们可以关注下任务的动作
生:拍鲁直背,从老师给的材料可知,鲁直是苏轼的学生,所以用拍
为何另一个人不会是苏轼?
生:袒胸露乳,看天空明月,赏赤壁之景。
神情与苏黄不属
关注的内容不一样,所以心情和形态不一样
挂念珠,珠可历历数也,
总结:通过神情和动作、物件来推测人物的身份
大苏的特点:专注、洒脱、悠闲。不仅能寄情山水,而且醉心山水。舟尾两个人可以看出肯定不是苏轼,一个是平民打扮,另一个人在烧水
泛能找到根据吗?
生“舟尾横卧一楫”
《前赤壁赋》原话“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有没有写跟谁出游?怎么出游?
没有,说明这些是雕刻者想象出来的,可见他想象之丰富
说课:
第一个版本核心问题是:雕刻者王叔远是怎么表现大苏泛赤壁的主题的
第二个版本是围绕魏怎么写的?
第三个版本:王的刻画和魏怎么写的合并起来了。共同围绕“体积小,内容多”展开。
评课:
为什么选的鲁直?为什么选佛印?为什么要朝天看?为什么在两篇文章中只选了这两联?
苏岚:
关于文本解读,多琢磨多研究多听课例。
目前处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为我所用的阶段,问题化只是一种形式,文本研讨是很重要的。
细节处理很巧妙:抚等动作描写
当学生在第二段关注“窗”的时候,老师由此引导孩子关注窗上的文字,还结合倒数第二段的文字对比来讲,可见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