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以前,我开始了人生中的第36次戒烟,她和我打赌,如果我能戒烟,她就能减肥。于是,她开始了人生中的第27次减肥。
我第一次戒烟,始于初中时偷老爸的烟被发现;她第一次减肥,始于高中的第一堂体育课,在操场跑了一圈后,橡胶跑道起皮了。
我告诉她,这是跑道的质量问题。但她还是噙着泪跑回了宿舍。听她的舍友说,她把储物柜里所有能吃的东西都摆在了床上,狼吞虎咽的吃完后,以无比坚定的神情庄严宣布,开始减肥,直到永远。
后来,我知道了,她所说的永远就是第二天中午。
10年后学校校长被双开,其中一项罪行就是担任后勤主任期间,整修学校操场偷工减料。她听到这个消息,感到十分庆幸,幸好当时减肥没成功,要不这10年就亏死了。
我戒烟有很多理由,喝酒喝多、感冒咳嗽、或者看过一篇科普小文章后,而她减肥只有一个理由,找不到对象。
对于她减肥,我总是感觉到恐惧,因为她只会一种办法——节食,而且是股票跌停那样的节食。每次看到她如此摧残自己的身体,我都会买些她喜欢的食品。就好像她看到我考试时发愁的样子,马上偷偷扔过来一个写满答案的小纸条。虽然,她也经常不及格。
在她又一次减肥失败,享受着我带来的美食时,问我,每次减肥你总是这样诱惑我?是不是怕我找到对象呀?
我很严肃也很认真的对她说,我当然怕你找到对象,但我更怕你这样伤害自己。
减肥有很多种办法,节食恐怕是最痛苦的一种。吃是本能,馋是天性,当自己的身体有了吃的欲望,却凭着脆弱的意志力不去满足它,就好像历史车轮下螳螂的手臂,往往陷入失败的境地。
怎样从节食这种自虐中解脱出来,既满足自己的消化系统,也保持自己的完好体型,就成为了很多人想要知道的答案。布莱恩•万辛克写的《好好吃饭》恰恰能带来一些启迪。这本书的副标题是“无须自控力,三观最正的瘦身指南”,但它并不是一本手把手指导你如何减肥的工具书,而是通过心理学的一些常识,让你了解到饮食背后的心理根源,从而能够找出自己饮食上的问题所在,形成良好的健康饮食习惯。
作者布莱恩•万辛克是美国康奈尔大学食品与品牌实验室的负责人,主要研究食物心理学和消费者行为学,就是研究怎么科学的吃和怎么科学的买吃的,被称为“食物界的福尔摩斯”。
在吃这个课题上,他身上的光环很多,曾出任美国农业部营养政策与宣传中心首席执行官,负责制定2010年美国膳食计划,其中最大的光环应该就是荣获了2007年的搞笑诺贝尔营养学奖。
乍一听搞笑诺贝尔奖,好像金酸梅奖一类恶搞的奖项,其实并非如此。这个奖由科学幽默杂志主办,目的是选出那些“乍看之下令人发笑,之后发人深省”的研究,能够获奖的科学成果必须不同寻常,从而激发人们对科学、医学和技术的兴趣,评委和参与者中有一些就是真正诺贝尔奖的获得者。能够获得这个奖,也说明了布莱恩•万辛克在食物界的影响力。
《好好吃饭》这本书是万辛克研究食物心理学的成果,尽管贴上了瘦身指南的标签,但意义和价值却远不止如此,因为,食物心理学还具有很大商业和军事意义,让顾客多吃些,饭店餐馆自然会能多赚钱;让士兵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那也自然能够提高战斗力。所以,万辛克曾任达特茅斯学院、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法国欧洲工商管理学院教授,还曾在内迪克陆军研究实验室担任客座教授。
《好好吃饭》这本书的中心观点是,我们过度饮食并不是因为饥饿,而是在潜意识中受到周围环境一些信号和暗示的影响,这也就是无意识饮食。
万辛克和他的同事们做过一个实验。他们制作了一种无底汤碗,可以在实验者不知情的情况下自动向碗里续汤。结果,用无底汤碗的实验者比用普通碗的实验者平均多喝了73%,甚至有人喝的多达三倍。因为,这种好像魔术道具的无底汤碗让实验者难以计算出自己喝过的分量,看着碗里剩汤的高度,他会感觉到自己还没有喝到平日的分量,便会一直喝下去。也是这个实验让他获得了搞笑诺贝尔奖。
这是由于我们的胃算术能力太差,而大脑又过于健忘所造成的现象。很多时候,我们吃东西结束的信号并不是由于吃饱的感觉,而是靠自己平常吃东西的分量去判断。当我们将平常的饭量作为参照物时,一旦参照的数字出现问题,我们的进食时间和数量也就会随之紊乱。法国女人普遍不会关注食物的分量这些类似的外在信号,而是更注重身体内部的信号,比如是否有饱腹感,所以她们很少有发胖的情况。但是大多数人所关注的是外在信号,当外界的环境发生变化时,他们的胃也就会发挥出自己最大的弹性,去满足自己心理上的饥饿感。
我们的眼睛也会欺骗我们的大脑。同样一块蛋糕,放在小盘子和大盘子上,在我们眼中的大小是有所差别的,往往放在小盘子上的蛋糕看起来更大一些。这是由于我们看东西,总是会以背景物做为参照物来估计物品大小。我们的视觉还有一个特性,它会过于关注物体的高度,而忽视宽度,产生水平垂直错觉,并因此让我们的眼睛告诉自己,窄长的杯子比矮粗的杯子盛东西更多一些。
万辛克曾找到45位专业的酒吧招待,请他们以传统的方式,不通过量杯或其他测量工具,分别在窄长的杯子和矮粗的杯子里倒1.5盎司的酒,结果,倒进窄长杯子里的酒近乎精准,平均1.6盎司,而倒入矮粗杯子里的酒则大失水准,平均是2.1盎司,比目标多了37%。
食物品种也是影响食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品种越多,我们吃的也会越多。这是由于对一种味道的饱和感会影响到我们的味蕾,任何食物第一口的味道总是很棒,但之后的味道就会慢慢淡化下去。一个人,天天吃鲍鱼龙虾,那不是在炫富,就是在自虐。食物品种丰富以后,我们在心理上便有了更多的选择,会去品尝更多的食物。面对有2000道菜的自助餐和仅有20道菜的自助餐,在食量上自然会有很大的不同。
在便利程度方面,获取食物越便利,人们就会吃的越多。而食品放在我们可见的范围内,会通过视觉作用于我们的身体,使我们的胰腺分泌出胰岛素,代谢摄入的大量糖分,产生饥饿感。如果没有这些被诱惑出来的饥饿感,没有人愿意为了一块饼干而去翻箱倒柜,也不会跑去超市购买食品。
对于食量来说,它具有传染性,当你和一群人一起用餐时,其他人的平均用餐量暗示了你恰当的用餐量。比如,一个家庭往往体型相似,不仅是源于遗传,更与饮食习惯有着直接关系。同一个家庭的人往往会习惯于食用同一种食材、使用同一种烹饪技法、拥有着同样的用餐频率、每顿饭吃着相差不多的分量,这些共同点就像种子一样,必然也会生长出相似的体型。
朋友在一起,则会增加无意识饮食的强度,大家把酒当歌,追忆过往,感觉时间过的飞快,在餐桌上坐着的时间自然也会长一些。吃饭就像购物,在购物中心待的时间越久,买的东西就会越多;在餐桌上坐的时间越久,吃的东西自然也会越多。
食品包装也会造成强大的心理暗示,包括品牌名称、广告、定价等多种因素。法国人说,“我们首先用眼睛品尝美食”,日本人会谈论味之形,国人对食品的认识也是把色放在香和味的前面。万辛克在美国陆军的一个研究中心,邀请一些士兵品尝某种新款草莓酸奶。他告诉士兵,为了确保食物在看不到的情况下也很美味,需要关掉实验室的灯,在黑暗中品尝。但是关灯之后,士兵们得到的并不是草莓酸奶,而是巧克力酸奶。尽管巧克力与草莓在味道上有着显著的区别,但由于万辛克在实验开始的暗示,大多数士兵都认为这种酸奶草莓味很棒。这就是食品的名字对我们的味蕾所造成的假象。同一种食品,换一个名字,在我们的心中就可能出现不同的味道。
在高档餐厅,餐厅老板会特别重视菜单的名称,他们为食品贴上地域、怀旧、感官、品牌等各种标签,并用最好的辞藻去匹配他们。比如外婆家炖鸡肉、爱荷华猪排、浓香黄油丰盛意大利面,肯定比小鸡炖蘑菇、红烧排骨、兰州拉面等名称高雅很多。包装对于我们的欺骗,在酒类行业中最为明显。万辛克曾经花1.99美元买了一瓶劣质红酒,之后给它换了一个9.9美元的新酒标,并拿着这瓶劣质红酒去约会。约会的女孩看到9.9美元的新酒标后,喝了一口后认为,这酒很贵,味道也很好。我国的白酒行业恐怕也存在相似的问题,就同一香型的白酒来说,除了价格和度数悬殊的两类酒之间可能在味道上会有显著区别外,大多数人对于酒的味道可能只是从价位和标签上去辨别。
所以,造成我们饮食习惯的心理因素有很多,只有认识到这些根源之后,才能更好的改变自己,最终养成无意识的健康的饮食习惯。作者在书中也给出了一些建议,比如:吃东西时注意吃过的数量;购买小包装的食品,更换小一号的餐具,选择窄长的杯子;减少获取食品的便利度,把它们放进橱柜里,或者重新封好包装;改变自己在沙发上、床上、电脑前吃零食的习惯脚本;保留对自己喜欢的食物的偏好,但要减少分量;设定一些享受美食的交换条件,比如健身等。
尽管无意识节食听上去很美,但也需要很大的自控力去执行那些科学的计划,才能慢慢减少自己的陋习,养成良好的习惯。我曾对她说,如果真的想节食减肥,你可以适度的去调整,能瘦最好,瘦不下去,不影响健康,也不是什么大事。何况,爱一个人,是爱她的时光,而不是她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