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看的是《孙子兵法》,这本书名头很大,这些年也不断有人把它和企业经营管理、职场人事混在一块讲。之前买过文言文版本,但古文基础差,读不懂后来就作罢了。这次买的版本相对通俗易懂些,花了一周的时间速读一遍。像这类流传千古、博大精深的书,是需要反复阅读、不断思考体会的。我也没指望一次就能读懂领悟,简单记录初读之后的感悟。
孙子兵法全篇文字并不多,六千字左右。地摊上简印版,为了凑字数,通常会和《三十六计》之类的合印为一本。没读之前,我也一度以为《孙子兵法》是一类讲奇谋诡计的书。毕竟看着《三国演义》长大的,听说过一些诸如空城计、美人计、反间计.....之类的锦郎妙计,难免也有过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幻想。
《孙子兵法》的第一篇《计篇》,本以为是讲计谋的,实际确实是讲计算的。在决定是否打仗前,通过多个维度计算此战能否打赢。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别打。想起,之前在某个综艺节目中,看过一个情节,一直记忆深刻。主持人问嘉宾,打仗是为了什么?本意是想往建功立业上面引导,没想到嘉宾回复:打仗是为了正义。这个回答我一直记在脑中,读了《孙子兵法》的计篇,对这个回答我又有了新的思考:打仗真的是为了正义吗?正义有标准的答案?将帅作为军事统领,他要思考的是战争的正义性,还是应该只负责打胜仗?《孙子兵法》第一篇里面的解释,正义,是很难划分的,彼之正义,对我就未必是。而将帅要考虑的就是打胜仗,所以在打仗前一定要仔细计算,通过道、天、地、将、法等多个维度计算,只打有把握的胜仗。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这话听着热血沸腾。现如今,每当国家与他国有外交矛盾时,网上总能看到类似的字眼,“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谴责”,以前我也是这其中的一员。看过《孙子兵法》后,又有了新的看法。如果以计篇中的维度来计算我们和M国之间的战争胜率,其实我们都知道,我国胜算不大。明知打不过,难道还要冲上去送死不成。士兵也是妈生爹养的,如果有胜算,或者别人欺负的家门口,退无可退,冲上去拼命,死了算是牺牲。但如今,如果还有可以不打仗就解决的办法,本身胜率又不高,何必非要打起来,简直就是白白送死。如今情况下,与其说一些冷嘲热讽的话,还不如忍辱负重,低头奋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