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篇文章不是“标题党”。
因为我说的这四个字,有无数作家都表达过类似的意思。
以我喜欢的海明威为例,他说:“你越写,越懂得写作。这是学写作的唯一方法。”再看古今中外无数作家的成长经历,阅读在他们的生活占据的分量,到底有多重?然后,你们大概就明白我要说的这四个字是什么了——
多读,多写。
✎
不读书,无以立。
阿丁说:“读经典,反复读经典,因为你在写作上遇到的一切无论是经验上或是技术上的难题,都可以在经典作品中获得解答。”
阿丁这话我奉为圭臬。他开具的“阿丁书单”是写作者的基本功课。
我喜欢《包法利夫人》,它教会我关于写作的一切。这话不夸张。但是有人不同意这话,不是因为《包法利夫人》没这个功效;而是因为,他不是一个合格的读者。
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读者,我推荐三本书。余华的《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阿丁的《职业撒谎者的供述》,比目鱼的《刻小说的人》。
语言比照现实,有局限。比如,悲伤有一万种,亲人去世;恋人离开;手指割伤;邻居车祸;流浪狗失踪。如果发生这些事情,你须得做出反应,怎样用精准的语言来呈现你的情绪?很难。
写作者的基本功,描述一个人,一个场景,一个环境,一个事件。没有两个人是相同的,也没有两家星巴克是长得一样的。至于环境和事件,显然比人更难叙述。
这些需要学习。
怎么学?唯有读书。读什么书?唯有经典。
《包法利夫人》的作者,福楼拜,每天写作12个小时,用了4年又4个月,完稿。而后,又将1800页的内容,删改成不足500页。为的是什么?精准。
福楼拜曾用10页内容描述一顶帽子。只为写出这顶帽子的独一无二。你能吗?当然,这10页内容,最后可能只浓缩成一句话。也就是说,福楼拜用10页内容,几千字,只为找到最恰当的那句叙述。
庞德曾说:“不折不扣地准确陈述,是对写作唯一的道德要求。”
这句话也是我读书过程中所追求的。看那些作家是如何表现“准确”的。当包法利夫人害羞时、暴躁时、无聊时、难过时、偷情时、背叛丈夫时、渴望着什么时、决心自杀时,福楼拜是怎么叙述的。这里面的学问,胜过一切写作教材。
所以,大量读经典作品是写作者的必备功课。在读的过程中,你要成为一个合格的读者,才能明白,名著之所以是名著,背后究竟有什么玄机。
✎
写作,最为根本的,还是要——一直写。
好多简书、微博、微信上的朋友都曾问过我,怎么写?我能说的,除了读书,也就是一直写。前文提及的福楼拜先生,就是“一直写”的榜样。他的小说是世界文学十大名著之一。
没有一位作家可以逃避掉“一直写”的训练从而成为作家。没有。
当然,这里面的“一直写”,除了暗含你要勤勉的意思之外,还必须指明一点。这一点海明威说得很透彻。在我刚出版的新书《比生活更重要的,是生活方式》中,有一篇文章谈及了写作技巧。这篇文章最后一句就是海明威说的那句:
写了五年还跟现在似的,自杀算了。
一直写,没长进。说明你吃不了文字这口饭。也说明,你很勤劳,但你做的是无用功。
要做一名合格的读者的同时,还要做一名合格的写作者。最基本的要求是,越写会越好。
不进则退,请你辍笔;不进不退,请多阅读经典作品,知道什么是好的作品,用看似不可企及的“好”来要求自己笔下的每一个字。
海明威出版《老人与海》改了近百次。如果你文章不好,作品没长进,多修改,多请教,多学习,是写作者的本分。
不会努力,以及没有努力到那个份上,就妄想一些与现阶段的自己不匹配的东西——借用时下流行语——你咋不上天呢!
✎
关于写作技巧和方法论层面的,我能谈的,还有很多。虽然我没什么文学成就,但一直在努力。我也知道,我越写越好,也越来越知道什么是好的文学作品。(我一般谈论文学时,多指小说。)
技巧好学,方法易懂。怕的是,失去了最为根本的态度和准则。
做一名合格的读者及写作者,然后一直写下去。希望你写五年后,还跟现在一个样。
THE END.
尹沽城,简书签约作者,新书《比生活更重要的,是生活方式》已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