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少年开始,毛泽东就主张把青年从父权宗族制度下解放出来,在这种制度下,妇女和儿童受到长者的奴役。这就是第三世界研究毛泽东思想的关键所在。在那些地方,尤其在非洲,部落制度正在向社会主义的新形式过渡。
回顾毛泽东的生平,我们看到他思想的发展,犹如百炼成钢,是经过检验及锻炼的精华,是中国革命各个阶段中客观因素发展的结晶。“革命能改变一切”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则是他的哲学精髓。中国试图效仿苏联,然而,一旦出现危机,独创性的思想就显得非常必要。毛泽东不得不提出这个独创性的思想,不得不做出决定。
第一阶段是自学时期。里程碑是韶山、长沙以及北京大学。毛泽东是通过在图书馆读书,同他的朋友们不断辩论,达到了自学的目的。这个青年人,全凭信念的力量、进取心和努力工作,不断地获得新知识。自他16岁离开家乡后,他一直是一个独立的探索者。由于这个原因,他从来没有过分强调正规的经院式的教育,他还想要使新兴的工农阶级受到教育,以阻止文化贵族的复活。而且从一开始,毛泽东就认为建立“工人大学”非常重要。在这样的大学里,主要是自学。
第二阶段,可以叫作“井冈山的奥秘”,产生于1925年至1927年国民革命的失败之中,它是从大屠杀中拯救下来的婴儿(后来,延安继承了井冈山的地位)。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后,便一直接受纯知识分子领导,从卡尔.马克思和列宁著作的字里行间寻求指南,俯首听命于少数几个进口的“马克思主义者”。这些“马克思主义者”对中国国情及中国人民一无所知,然而,却试图使革命适合于为苏联设计的普洛克路斯忒斯的睡床。共产国际把中国看作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一环”,事实也果真如此。
[注:普洛克路斯忒斯,希腊神话中开黑店的强盗。传说抢劫人时让身高者睡短床,斩断身体长出的部分,让身矮者睡长床,强拉其身体与床相齐。]
摘自 海伦.斯诺 《毛泽东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