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司值班的时候看完了《活着》这本书。看之前以为是一本超励志的书,觉得看完以后会对人生有些新的思考,但是看完的那一瞬间,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使我感觉很悲伤。
作者15岁得知自己得了癌症,化疗数次并没有对癌细胞起到抑制作用,做了手术之后,以为生活变得和正常人一样了,但是过了三年半的时间,复查中得知癌细胞扩散。于是所有的目标追求,一刹那间,变得毫无意义。
在继续手术和放弃手术中,他选择了放弃手术,保证了生命质量,从而引发了对生活一系列的思考。
母亲去年做了手术,至今已经一年时间,半年去复查一次,状况良好。在我们全家都放松了警惕的同时,我以为读了这本书可以对人的生死有一个新的认识,对生离死别变得更加豁达。可是事实证明,并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反而让我更加害怕死亡的到来。
作者十五岁做完手术之后,每三个月就要去复查一次,要持续十年,她的每一个计划不能超过三个月,因为,每过三个月,她说不定就得放下所有的一切,回到医院。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
作者得知自己癌细胞扩散的时候,刚刚在一个新的城市要开始大学生活,这么多年过去了,作者本以为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生活了,母亲的一个电话让她所有的梦想化为泡沫,在这之前,她还想着这次的期末考试怎么这么简单,枉自己天天泡在图书馆。
在得知自己的病情被完全治愈的可能性只有20%的时候,作者拒绝了继续治疗,选择保证生活的质量。
在此期间,作者做了之前一直没做的事情,纹身,剪发,骑行,写书,甚至自己安排自己的葬礼,和闺蜜去挑选自己葬礼要穿的衣服。
“我想为我的葬礼挑一件合适的礼服”,店员问她衣服是在什么场合穿,她说。
在我的2018年计划里,想要带母亲去北京爬一次长城,看一次大海。并且已经和母亲商量好什么时候去,怎么去。同时也给自己设定了要达成的目标,止不住时间的流逝,那就和它做朋友,携手一直往前吧。
所有的挫折和磨难都只属于现在,把一切交给时间,它会告诉你,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