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拳术讲究内外兼修。谚云: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抻筋拔骨”就是修炼筋骨皮的方法。
“抻筋拔骨”是传统拳术攻防之道各门派、拳种皆存有的一种修炼“外形体”功夫综合方法的名称。在讨论“抻筋拔骨”方法之前,首先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拳经》云:“肌肤骨节,处处开张”。这是从拳术较技角度立论“抻筋拔骨”的效果。必能使自身筋骨处处开张,才是外形最大之动变“蓄势”状态。蓄势充足,才能有发放之威力。
《易筋经》云:“内清虚,外脱换”。其中,“外脱换”就是指“易筋、易骨”而说的。因为,普通人的筋骨,并不适合拳术攻防较技。只有用“易筋、易骨”的方法,才能使自身筋骨从根本上转变,才能达到“脱胎换骨、脱壳换相”的不同功夫意境。而能使自身筋骨能够适用于攻防较技之用。而“抻筋拔骨”就是《拳经》中“补短截长”之说的“截长”。所谓“截长”就是“截”去筋骨的僵拙之力,而使筋骨通灵。这就是《越女论剑》中说的“开门闭户,阴衰阳兴”里的“阴衰”。即“衰”其筋骨的僵拙,使筋骨通灵,才有攻防较技之用。
撑筋拔骨“撑筋拔骨”是传统拳练习的第一步骤,但就是这最初的一环,限制了很多武术爱好者们走上功夫的“高速公路”,主要是对自己身体结构的不了解导致的!关节是人体赖以运动的关键所在,骨与骨之间,并非简单的连接,是由具有弹力的肌腱连接的,这种物质的特性如同“皮筋”具备一定的拉伸性,崩之越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我们在训练的过程当中,就是通过将骨关节拉开缝隙,使连接骨头的“大筋”产生弹力!肌肉是松紧交替而产生“爆发力”,“大筋”是“紧中紧”,越紧则产生的崩弹劲力越足,所以我们用“崩断弦”来形容大筋的劲力!当身体的所有关节都能够拉伸自如,身体就体现岀如同“弹簧”一般的“颤动”,在拳谱中称“颤劲可使日月无光”,身颤则劲力连续不断,表现在梢节时,体现出连绵不绝的打击效果,在动物身上称之为“虎抖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