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
立春养生重在肝
调节情志:顺应节气,戒怒忌忧
春天来临,随着立春三候次第铺开,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陟负冰,万物开始复苏了。
根据中医五行学说,肝属木,同样,伴着立春的来临,人的肝气亦开始旺盛,排浊气、畅气血,正是调养肝脏的大好时机。中医理论认为“肝主情志”、“怒伤肝”。因此养肝的关键就是要保持心情舒畅,力戒暴怒或心情忧郁。
春季人们容易倾向两种消极的情绪,一是春季阳气升发,容易造成肝火上亢,情绪激动,动辄大发脾气;另一种是春季容易导致情绪低落,悲观失望,甚至自暴自弃。
要预防这些不良情绪,可以多与亲朋好友沟通,自己不要钻“牛角尖”;其次要在适合的天气时,走进大自然,享受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美好的春天。
养肝护肝
“肝属木,应于春季”。春季万物生长、树木枝条伸展,与肝气的升发正好相对应。肝主疏泄、藏血,影响着气机升降和血液运行,肝气通达,就会身体轻松、精力充沛;肝气受损,人很容易出现疲劳困倦、眼干目涩等不适。
因此,春季首先要让肝“休息”好。过度劳累会严重耗损气血,直接影响肝藏血的功能。
健康起居:晚睡早起,与日俱兴
生活方面,民谚有云:“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立春以后日照渐长,在起居方面也应顺应日照变化,相对冬天来说可以晚一点睡、早一点起,以利于阳气的生发。春天应肝木之气,喜条达而恶抑郁,睡眠时间过长,不利于肝气的升发,人反而容易出现“春困”,引起疲倦乏力、精神萎靡等不适。 “人卧则血归于肝”,按时就寝、睡眠充足是养肝血的最好办法。早上起床后伸个大大的懒腰,早饭后散散步,晒晒太阳,自由自在地走一走,身体动了起来,阳气也就被鼓动了起来。
如果感觉情绪比较低落郁闷,平日里可以用玫瑰花和陈皮一起泡水喝,有利于疏肝理气。
人体气血亦如自然界一样,需舒展畅达,适当夜卧早起,增加室外活动,舒展形体,畅通血脉,以助生发之气。如果肝功能指标尚可,应该进行适量的运动,根据自身体质状况,选择适宜的锻炼项目。
注意保暖:春捂护阳,下厚上薄
谚语云:“春不减衣,秋不戴帽”,指早春季节不要急忙把棉衣脱掉。立春时节阳气渐生,而阴寒未尽,正处于阴退阳长、寒去热来的转折期。此时人体的毛孔也正处于从闭合到逐步开放的过程,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如果穿得少了,一旦遭遇寒凉的侵袭,毛孔就自动闭合,体内的阳气得不到宣发,以致产生“阳气郁”的现象。
所以,防寒保暖仍是立春养生的重点。此时衣着主张“下厚上薄”,以助春阳升发之势。
立春之后要吃这些
菠菜
菠菜是一年四季都有的蔬菜,但以春季为佳,对解毒、防春燥颇有益处。中医也认为菠菜性甘凉,能养血、止血、敛阴、润燥,吃菠菜时宜先用沸水烫软,捞出再炒。
韭菜
春天气候冷暖不一,需要保养阳气。而韭菜最宜人体阳气。春韭为韭菜中的佼佼者,炒绿豆芽或豆腐干时加些春韭,格外芳香可口,但提醒胃不好的人应少吃。
红枣
古代名医孙思邈说过:“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中医认为春季为肝气旺盛之时,多食酸味食品会使肝气过盛而损害脾胃,所以应少食酸味食品,可以适当吃甜食。
春芽
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说要“食岁谷”,就是要吃时令食物。春天里所有的植物都生发出鲜绿的嫩芽,可以食用的春芽有很多,如:香椿、豆芽、蒜苗、豆苗、莴苣等等。
蜂蜜
中医认为,蜂蜜味甘,入脾胃二经,能补中益气、润肠通便。春季如果每天能饮用1-2匙蜂蜜,以一杯温开水冲服或加牛奶服用,对身体有滋补的作用。
以上摘录整理,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