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医生的阳光心态表现在“总是往好处做,但必须凡事要往坏处想”,也就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紧紧盯着预定的目标以及达到目标之后的美好,但做完之后呢?往坏处想想,降低预期,这样才对维护自己的身心健康有好处。
先谈一下对“忍受不确定性”(Tolerating Ambiguity)这个题目的看法。
我们所面对的世界,一部分是确定的,比如今天早晨是吃馒头还是吃面条;而另外一部分则是不确定的,比如我出门是碰到张三还是李四。“不确定”的意思是我们不能够掌控的,我们说了不算的;我们能掌控和说了算的就是确定的。
可能是受积极心理学的影响,我现在很不喜欢“忍受”这个词,认为它太被动。相比较而言,主动地“接受”或“承受”则是我更喜欢的;在我看来,所谓心理健康,就是顺境之下能够享受,逆境之下能够承受,绝境之下能够接受。
因此,既然不确定性也像确定性那样客观存在,心理咨询师就应该接受这一事实,敢于直面或担当。
从可操作的角度看,“不确定性”不只是对未来的预期,还是一种对于结果的判断。一个咨询师的新手在咨询前需要反复问自己:“我能够为这位来访者提供有效的帮助吗?”答案必须是肯定的:“能!”这种肯定反映着“个体对自己能够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亦即“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但是,咨询的结果或效果不完全取决于咨询师的自我效能感,若出现不尽如人意甚至更为严重的情况,咨询师必须首先接受,继而积极应对,并承受相应后果。按照合理情绪疗法的原理,倘能如此,就是合理的,而合理的,便不会导致情绪障碍。
我总习惯于用“自尊”来解释并指导自己的行为,詹姆斯那个“自尊=成功/抱负”的公式告诉我们,在一件事情不得不做,而成功与否又不能确定或预计失败的几率很大时,降低抱负是提升自尊的良好策略。
把自己当作一个来访者,我曾经这样问过作为咨询师的自己:“你觉得你能够帮我吗?”
回答是:“我希望我能!至于最终我能不能帮你,在很大程度上要看我们俩的合作程度和你的评估。”
希望新手咨询师们也能够如此自问自答,认真练习一番。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对不确定性不能接受或承受,背后的动因是担心别人的负性的评价。我们总希望成功,希望别人说我们好,希望一切都顺利……可是,我们必须想到,如果一切如这种希望,我们的心理便难以成长,便难以在未来的日子里抗击可能出现的风浪。对此,我经常跟自己和学生们说,心理医生的阳光心态表现在“总是往好处做,但必须凡事要往坏处想”,也就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紧紧盯着预定的目标以及达到目标之后的美好,但做完之后呢?往坏处想想,降低预期,这样才对维护自己的身心健康有好处。
比如,那些对未来的预期是比现在坏,把成功视为偶然而把失败视为必然的所谓悲观主义者,当发现未来果真如其预期,失败果真发生时,接受起来会更容易一些。
昨天我问一位很快就要开始初诊接待的研修生:“作为一个新手咨询师,您预期即将开始的这次咨询,失败和成功,哪种几率更大一些呢?”
她笑了笑,给我的回答是:“不知道,就像我也不知道明天和不幸到底哪一个会提前到来!”
这个答案充满了智慧和自信。
她又补充说:“到时候我只管严格按照老师教给我的套路操作就够了。”
这句话让我相信,她在这个不确定的世界里生活得极其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