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学习第192篇《小雅 正月》

弘毅乐学书院之学妹读经

《诗经》学习第192篇《小雅  正月》

原文阅读

        正月繁霜,我心忧伤。民之讹言,亦孔之将。念我独兮,忧心京京。哀我小心,癙忧以痒。

      父母生我,胡俾我瘉?不自我先,不自我后。好言自口,莠言自口。忧心愈愈,是以有侮。

      忧心惸惸,念我无禄。民之无辜,并其臣仆。哀我人斯,于何从禄?瞻乌爰止,于谁之屋?

      瞻彼中林,侯薪侯蒸。民今方殆,视天梦梦。既克有定,靡人弗胜。有皇上帝,伊谁云憎?

      谓山盖卑,为冈为陵。民之讹言,宁莫之惩。召彼故老,讯之占梦。具曰予圣,谁知乌之雌雄!

      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维号斯言,有伦有脊。哀今之人,胡为虺蜴?

      瞻彼阪田,有菀其特。天之杌我,如不我克。彼求我则,如不我得。执我仇仇,亦不我力。

      心之忧矣,如或结之。今兹之正,胡然厉矣?燎之方扬,宁或灭之?赫赫宗周,褒姒灭之!

      终其永怀,又窘阴雨。其车既载,乃弃尔辅。载输尔载,将伯助予!

      无弃尔辅,员于尔辐。屡顾尔仆,不输尔载。终逾绝险,曾是不意。

      鱼在于沼,亦匪克乐。潜虽伏矣,亦孔之炤。忧心惨惨,念国之为虐!

      彼有旨酒,又有嘉肴。洽比其邻,婚姻孔云。念我独兮,忧心殷殷。

    佌佌彼有屋,蔌蔌方有谷。民今之无禄,天夭是椓。哿矣富人,哀此惸独。

译文参考

        正月地上满是霜,让我心中很忧伤。民心已乱谣言起,谣言传播遍四方。独我一人愁当世,忧思不去萦绕长。可怜担惊又受怕,忧思成疾病难当。

      父母生我不逢时,为何令我遭祸殃?苦难不早也不晚,此时恰落我头上。好话既都嘴里说,坏话也全口中讲。忧心忡忡不合时,因此受辱遭中伤。

        郁郁不乐心里忧,想我没福能消受。平民百姓无罪过,也成奴仆居末流。可悲我们若亡国,利禄功名哪里求?看那乌鸦将止息,飞落谁家屋檐头?

        远望树林成一片,粗细只能当柴烧。百姓正在危难中,上天昏睡不知道。如果天命已确定,没人抗拒能奏效。上帝皇皇最英明,究竟恨谁请相告?

        人说山丘多么低,实为高峰与峻岭。民间谣言纷纷起,不去制止哪能行。但见老臣受征召,请他占梦来问讯。都说自己最灵验,乌鸦雌雄谁分清?

      人说天空多么高,我却怕撞把腰弯。人说大地多么厚,我却怕陷把脚踮。高声呼叫这些话,有条有理不瞎编。令我悲哀今世人,为何像蛇毒牙尖!

      请看山坡田地里,禾苗特出长得茂。上天这样折磨我,唯恐把我打不倒。当初朝廷来求我,唯恐推辞不应召。得到我后很慢待,不再重用与倚靠。

        心中忧愁深又长,好像绳结不能解。当今政治真难说,为何越来越暴烈?大火熊熊烧起时,难道有谁能扑灭?辉煌显赫周王朝,褒姒竟然将它灭。

        忧伤满怀常惨惨,又遇天阴雨绵绵。车箱已经装载满,竟然抽去车挡板。等到货物掉下来,大哥帮忙才叫唤。

        车上箱板不要扔,加固辐条牢又安。轴上伏兔勤检查,装载货物莫丢散。这样终能渡艰险,莫将此事等闲看。

        鱼儿生活在池沼,并非让它乐逍遥。即使深藏不敢动,水清照样看得到。忧思满怀愁不已,想那朝政太残暴。

      他有美酒醇又香,山珍海味任品尝。四邻五党多融洽,姻亲裙带联结广。想我孤独只一身,郁郁不乐心忧伤。

      卑鄙小人有华屋,庸劣之徒有米谷。今世黎民贫无禄,饱受天灾无人助。富贵人家多欢乐,可怜穷人太孤独。

字词注释

(1)正(zhēng)月:正阳之月,夏历四月。

(2)讹(é)言:谣言。

(3)孔:很。

(4)将:大。

(5)京京:忧愁深长。

(6)癙(shǔ):幽闷。

(7)痒:病。

(8)俾:使。

(9)瘉:病,指灾祸、患难。

(10)莠(yòu)言:坏话。

(11)惸(qióng):忧郁不快。

(12)无禄:不幸。

(13)乌:周家受命之征兆。

(14)爰(yuán):语助词,犹“之”。

(15)止:栖止。此下二句言周朝天命将坠。

(16)侯:维,语助词。

(17)薪、蒸:木柴。

(18)盖(hé):通“盍”,何。

(19)惩:警戒,制止。

(20)讯:问。

(21)具:通“俱”,都。

(22)局:弯曲。

(23)蹐(jǐ):轻步走路。

(24)伦、脊:条理,道理。毛传:“伦,道;脊,理也。”

(25)虺(huǐ)蜴(yì):毒蛇与蜥蜴,古人把无毒的蜥蜴也视为毒虫。

(26)阪(bǎn)田:山坡上的田。

(27)莞(guān):蒲草,水葱一类植物。

(28)扤(wù):动摇。

(29)则:语尾助词,通“哉”。

(30)执:执持,指得到。

(31)仇(qiú)仇:慢怠。

(32)力:用力。

(33)燎:放火焚烧草木。

(34)扬:盛。

(35)宁:岂。

(36)烕(miè):即“灭”。

(34)宗周:西周。

(38)褒姒(sì):周幽王的宠妃。褒,国名。姒,姓。

(39)终:既。

(40)怀:忧伤。

(41)辅:车两侧的挡板。

(42)载(zài)输尔载(zài):前一个“载”,虚词,及至。后一个“载”,所载的货物。输,丢掉。

(43)将:请。

(44)伯:排行大的人,等于说老大哥。

(45)员(yún):加固。毛传:“益也。”

(46)仆:通“轐”,也叫伏兔,像伏兔一样附在车轴上固定车轴的东西。一说仆即车夫。

(47)曾:竟。

(48)不意:不留意。

(49)炤(zhāo):通“昭”,明显,显著。

(50)惨惨:忧愁不安。

(51)云:亲近,和乐。

(52)慇(yīn)慇:忧愁的样子。

(53)佌(cǐ)佌:比喻小人卑微。

(54)蔌(sù)蔌:鄙陋。

(55)椓(zhuó):打击。

(56)哿(gě):欢乐。

诗歌赏析

        这是一首周大夫感时伤遇、忧国忧民、自叹孤独的诗,塑造了一位具有政治远见、感时伤怀、忧痛孤独的贵族大夫形象。

        全诗开篇就忧虑谣言之盛。繁霜之寒则阳气不出,谣言之盛则正气不张。长诗一开头就表达了一种基本的情绪,就是“我心忧伤”。诗人想到在这样的乱世中,自己一个人孤独地为国家担心,他内心的忧愁更加不能止息;他哀叹自己不得不小心谨慎、忧惧不安地生活,内心充满了忧闷,忧闷到伤痛的地步。这种忧伤也成为本诗的主旋律。

        第二章进一步诉说谣言之可惧。诗人痛呼天地父母,叹息生不逢时,谗言可畏。他为天下国家担忧,居然还受到了小人们的欺侮和耻笑。

        第三章诗人自伤无福,后患莫测,他担心国家行将灭亡,无辜的民众到时都会成为别的统治者的奴隶。用乌鸦何栖来比喻不知道命运如何,不知道明天这个国家将会怎样。

          第四章写灾祸自天而来。现在人民正处在危殆的时候,可是上天却是昏暗不明的样子。虽然天意难知,但诗人还是不禁发问:伟大的上天,究竟是因为憎恨谁,才不肯来停止世间的乱政呢?

        第五章言谣言不止,是非莫辨。那些大臣和占梦官都说自己什么都懂,可是又有谁能够分辨出雌乌鸦和雄乌鸦呢?比喻谣言的是非、对错难以辨别。

        第六章非常有名,说身处乱世,不得不慎,特别是“谓天盖高”“谓地盖厚”两句。人说天空多么高,我却怕撞把腰弯。人说大地多么厚,我却怕陷把脚踮。在这样的高天厚地之间,人竟然不能、不敢直身而立、大步行走,诗人以如此生动的比喻,入木三分地刻画出了险恶的社会环境给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压力,逼迫得人只能这样自我压抑、委屈痛苦地做人。哀叹现在这些人,为什么要做蛇蝎一类来毒害人呢?

        第七章诗人自伤怀才不被重用。虽然自己人才出众,可是我并未得到上天的眷顾,上天极力地撼动、摧折我,好像唯恐不能制服我一样。当初周天子来征求我时,好像唯恐得不到我;可是当他得到我之后,却不重用我。

        第八章写周亡于褒姒,诗人悲愤不已。现在的政治为什么这么暴虐啊?当田野上大火正盛的时候,难道会有人能熄灭它?可是显赫盛大的宗周,竟然毁灭于褒姒之手。这忧愁缠结在心头、难以解除。

        第九章以车弃辅而输货,比喻国无辅而必败。第十章以固车逾险,比喻精诚为国。这里都用车子运载货物来比喻国家政权的运行,以及贤臣对于君主治国的必不可少,可是周王却对这些事情根本不以为意。

        第十一章诗人写自己欲避祸藏身而无所。鱼在水池里,本来是得其所的,但是鱼虽潜伏在水中,也还是能被人看得非常清楚。比喻自己在天地间无所可逃。想到国家政治变得如此暴虐,自己难逃祸患,诗人内心充满了忧虑。

      第十二章写诗人看到得势之人有酒有菜,有屋有禄,朋党往来,其乐融融;黎民百姓穷苦无依,备受天灾人祸之苦。想到我是如此的孤独,不禁内心充满了忧伤。

        第十三章采用了对比的写法,叹小人得志,贫富之不公。那些卑小猥琐的人有屋子住,鄙陋的人有饭吃,民众却是不幸地承受天灾的打击。“哿矣富人,哀此惸独”,欢乐吧,那些富人们;悲哀啊,我这孤独者!正像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一样,表现了诗人的极大愤慨。

  全诗四言中杂以五言,便于表现激烈的情感,又显得错落有致。本诗有强烈的抒情性,整首诗从始至终都贯穿着“我心忧伤”这个主旋律。

      诗人广泛运用了比兴手法,采用了很多生动的比喻来表达内心那种排解不去的忧伤、苦闷。如以林中木柴比喻朝廷小人聚集,以高天厚地上的跼、蹐比喻自己的小心委屈做人,以虺蜴比喻害人的小人,以坂田中的菀特比喻自己的杰出,以御货车比喻执政,以鱼潜伏于沼池比喻自己难以摆脱的危险处境,等等。

        诗人将自己复杂纠结的思想感情附着于物,借助于生活中的具体物象,把抽象、难言的思想感情,表达得生动可感。诗人这种忧伤到绝望的情绪渗透了全诗,宛转、深沉而浓烈。

《正月》学习的反思探讨

        这首诗中除了塑造了忧怀天下的主人公,还表现了三种人的心态。第一种是末世昏君。此诗没有明确指出周幽王,而是用暗示的方法让人们想到幽王。“天”在古代常用来象征君王,诗中说“民今方殆,视天梦梦”,就是很严厉地指责周幽王面对百姓危殆、社稷不保的现实毫不觉悟,却只顾占卜解梦。此诗批评最高当权者亲小人,远贤臣,行虐政。指出如果国家真正颠覆,再求救于人,则悔之无及。

        第二种是得志的小人。他们巧言令色,嫉贤妒能,结党营私,朋比为奸,心肠毒如蛇蝎,但却能得到君王的宠幸与重用,享有高官厚禄,诗人对这种蠹害国家的蟊贼表示了极大的憎恨与厌恶。

      第三种人是广大人民。他们承受着层层的剥削和压迫,在暴政之下没有平平安安的生活,而只有形形色色的灾难,而且动辄得咎,只能谨小慎微,忍气吞声。诗人对广大人民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那些散布、传播谣言的众多世人,不理国事也不肯重用贤能的周王,生活享乐、朋比结党的卑鄙小人,这一切人都跟关怀国家、忧念苍生、忧伤苦闷的诗人难以相容,无法调和。

      诗人见微知著,预感到国家行将灭亡。孤立无援的处境使诗人明白,他的坚持终归是毫无出路的,但是他又无法放弃、改变自己。这种孤独和因为孤独而来的忧伤郁结于内心,让人绝望。

          在社会政治中感觉冤屈、压抑、不得志,是为官者普遍的情绪体验。其中,个人品格高洁、才干卓绝、明辨得失却被谗害,得不到君主的信任和重用,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成为这类诗歌中最常见的情感主题。 

          到了《离骚》,屈原又以他人格和个性的坚定执着,把在政治现实当中的孤独感和忧伤、忧痛的情绪,进一步发展为充分道德化的全面的二元对立,并将其逐步凝固为一种相对固定的情感和人格表达模式。

      由于古代诗人与社会政治的现实关联,一己的悲喜、得失、荣辱,往往成为社会政治现实具体而微的反映。换言之,他们个人的境遇、感受,常常与社会秩序的治乱、天下政治的好坏密切联系在一起。

《诗经》学习的背景知识

      《诗经》的风诗和雅诗中,有一部分被称作“变风”“变雅”。“变”是相对于“正”而言的,“正”就是正统,“变”即不正,不合《诗》的正统。     

          所谓“风雅正变”,就是风诗和雅诗的正和变,前代学者有的从时间上划分,有的则主要就内容而论。前者强调,“正风”“正雅”产生于政通人和的时代,而“变风”“变雅”是政治衰败、混乱时代的产物。后者说的是,歌功颂德、赞美善政美治,这类内容或态度的作品,是“正”;讥刺衰世乱政的作品,则为“变”。

      但实际上,无论是“正”还是“变”,总括说来,作品的内容、情调都往往与其所产生的社会、时代背景相关联,相对应,述其政之美者为“正”,刺其政之恶者为“变”,它们产生的时代现实既然不一样,它们所反映的时代现实自然也就不一样。

      具体而言,像那些歌颂、宣传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的政教德化、文治武功,以及周宣王中兴的作品,通常被看作是“风雅之正者”。这些诗产生在社会安定、和洽的时代,诗篇中自然也带着那个时代的气息,比如,《周南·关雎》里就有一种乐观开朗的情调,雅诗里的第一篇——《小雅 鹿鸣》,诗中洋溢着和乐、融洽的气氛。

      “变雅”中出于贵族诗人的这些言切意深、忧愤哀痛的怨刺诗,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表达了他们的社会政治怨愤和人生忧患。这些作品或者是有意识地进行讽谏,或者只是自我的表达。

      诗人们在诗中感叹自身的遭遇,忧时伤乱,抒发内心的哀痛、失意,这些作品虽然是从个人角度出发,抒发的是个人的哀痛忧伤,但是由于诗人对政治感同身受,所以他们浓郁的个体感情、深刻的自我体验、真切的生活感受,就具有了强烈的社会政治色彩。

      诗人的心志、遭遇、情绪与社会现实中的种种乱象交织在一起,使得他们对社会的反映和批判具有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小雅·正月》是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篇优秀作品。

        可以说,它们开创了一个文学传统:诗人们在诗歌中常常将个人的感时伤怀、自悲身世,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现实的批判、对民众生存的关怀结合在一起,表现出对社会政治的强烈的忧患意识。

参考资料:

《诗经讲读》,刘毓庆;杨文娟 著;王元化 顾问;胡晓明 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8月

《〈诗经〉中的“变雅”》,于迎春,《风雅·风骨·风趣:中国古代文学名家名篇》,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北京大学中文系 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11月《诗经》中的“变雅”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591评论 6 50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448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2,823评论 0 35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204评论 1 29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228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190评论 1 299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078评论 3 41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923评论 0 27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334评论 1 31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550评论 2 33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727评论 1 34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428评论 5 34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022评论 3 32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672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826评论 1 26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734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619评论 2 354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