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生病,状态极差,没有及时更新非常抱歉。今天想谈一谈情绪管理,前两天一篇文章《坏情绪 毁三代》讲的是一位奶奶因为原生家庭的破碎导致心性暴躁,组建自己的家庭后又将难以控制的坏情绪传递给自己的儿子。儿子从小受此影响但有意识的告诫自己不能延续母亲的做法,所以对待自己的孩子时极度的忍耐。从祖母那里接收到的坏情绪要通过父亲的极力克制才能消除,这其中承受了许多痛苦。
父母们都非常清楚坏情绪的不良影响,但在实践层面却总是做不好。吃饭时、游戏时、睡觉时,似乎孩子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有可能无理取闹,面对种种处境父母应该怎么办,如何才能调整自己要发作的坏情绪呢?
1.你希望孩子成长为什么样子
每个父母心中的完美孩子都应该是独立、自信、开朗、乐观、善良、乐于助人、富有创造力、勇敢等等,但是这些好习惯、好性格从何而来,单凭嘴上说,孩子你要勇敢、你要乐观肯定是不行的。如果你没有想到具体做法没关系,我们从反面看看我们哪些做法导致了孩子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孩子搭积木搭不成开始大哭大闹,你试图帮他他却毫不领情,你开始烦躁,“不就是搭个积木嘛,搭不好可以再来,哭有什么用”,孩子从中学到了什么?他也许感到害怕无助,也许想逃避,再或许会愤怒、暴跳如雷。玩完玩具孩子不肯自己收拾,你尝试劝说无果,“说过你多少次了,自己的玩具自己收拾,不收拾起来下次就别想玩了”孩子从中感到了什么?威胁和压力。回想一下最近一次对孩子发脾气是为什么?你是如何处理的?如果换做你是孩子你会有什么感觉?正面管教的课堂上,导师最多重复的一句话就是,当父母和孩子起了冲突时,反问父母的thinking、feeling、deciding是什么。坏情绪只会让你离自己心中的好孩子越来越远。反思自己的行为,才能让自己最终的行动向着培养孩子好的习惯和性格努力。
2.只有自己能掌控自己的情绪
面对自己的情绪,要做到的就是察觉、接纳、回顾事实、最后分析孩子背后的真实想法。(对于小一点的孩子而言,他可能没有任何想法,仅是本能反应)。情绪由想法产生,但是想法只是我们的主观臆断,能控制我们想法的只有自己。当我们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的同时也就是在教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最新脑科学把我们的大脑分为爬行脑(原始本能脑、生产脑),哺乳动物脑或边缘脑(情感类脑),新脑(理性脑、智力脑)。爬行脑和情绪脑都偏向于人的一些本能反应和利己主义,但是要理性脑发挥作用需要一点时间,或者换句话说需要不断强化锻炼它,才能缩短它的反应时间。这个时候,往往需要积极的暂停,让我们像前面描述的那样,暂停时去想作为父母我们的责任是什么,我们到底想培养怎样的一个孩子,要实现这些我该怎么做。
3.尊重事实,放慢脚步
正面管教课堂上曾经做过一个体验活动,有人扮演父母还原平日里面对孩子最气愤的状态,有人扮演孩子蹲在地上仰视父母对自己的说教。这个体验之后部分扮演父母和孩子的家长哭了,“父母”感觉到孩子是那么无助,“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和温暖。其实当我们反观孩子所有的无理取闹,当给这些行为冠以孩子的行为时也就觉得很自然了。因为他还是一个孩子,我们可以等他用一年多的时间学会走路,用两年的时间学会说话,用三年的时间学会独立,也可以用更长的时间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当情绪脑控制我们的时候,看看我们都做了些什么。让孩子慢慢来,家长的心态首先放平和,不急不躁,做好孩子的榜样。当你认为真正的有效示范和耐心的疏导都做了,对于熊孩子还是一次次犯同样的问题时,适当让孩子体验自然后果也比声嘶力竭的吼叫要好很多。一顿饭不吃孩子饿不坏,不学会收拾玩具就谈不上爱护玩具,没有规律的生活就无法养成时间观念,这些自然后果让孩子自己体验之后就会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