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是从上一年开始,特别喜欢参加讲座、培训,只要有机会都愿意去,即便是特别没意思,也可以备着书全当去看书了,就像上次装逼去音乐厅听小提琴演奏,真心听不懂,于是看《五十分钟的一小时》,猪更神奇,居然做司法题。很多时候,培训和讲座中得到的也许并非是主题内容,而是得到很多周边福利,比如引发更多的思考、了解到更多领域的知识、认识更多的人。
去过香港参访有几次了,每次去的收获都不一样,在听别人分享学习交流的过程中,我头脑里就出现很多想法,写了两页纸,我想这就是我的目的以及收获,然后回来重新整理了一遍。
而前两天的培训,除了学到关于论坛剧场的一些知识,同时明确了论坛剧场的作用更多的是呈现问题引发思考和讨论而非现场解决问题。其他注意到,自己已经在刻意去开放自己,站在中间,做第一个尝试者,主动去犯错、出丑、尝试,但是在未觉察的时刻还是不由自主地退缩以及自我保护。
然后是关于说话,口齿不清。老师说她曾经极力不抗拒成为母亲那样,但还是有母亲的影子,后来试着去接受反而可以做自己。我一直说话声音都小而轻,因为我讨厌或者害怕声音大,我的母亲讲话声音就很大,而且总是容易情绪波动,说实话,我不喜欢母亲这样。我是不是一直在避免成为这样,忽略自己的感受以及保持低声以防止别人厌烦我。
包括老师提到的懒音,深有体会,还有嘴从未打开。我一直都挺喜欢唱高音,觉得是一种释放和感情的表达。一直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能够理解一首歌、一首诗、一篇文章所表达的感情,上次尝试去读《当我真正开始爱自己》,怎么都不满意,很多不到位的地方。
以前总会觉得朗读是轻而易举的事,甚至觉得播音主持讲话和我们也没太大区别,通过培训,领悟到其实每一个领域都有其博大精深、专业、极致之处。要想做好必须要下功夫,然而我连口部操的视频都没有看完,更没有去实践。
今天接到一个保险的电话,说不向我推荐保险只是耽误我一分钟问我几个问题,但我还是拒绝了,因为我不想配合她。
在这方面我被很多人批评过。大致是我太较真,太残酷无情。
有次柴大官人打电话给银行问关于银行卡的事,半天事情都没有解决,我接过电话,听那客服啰里啰嗦而且不听我把话说完,我直接说,我要换一个客服,她瞬间不说话了,向我道歉说可以从新来过,但我还是要求换客服。
这样的事在服务行业有很多,讲话啰嗦、口音太重、口齿不清。一方面可以称为是多样性,一方面可以说这部分人能力欠缺。
我和琳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找对象一定要找普通话标准的,听起来挺自以为是的,但很坚持。
很多时候,我们可以去理解一件事一些人,但我们也可以选择不去理解,这并不代表我们苛刻且毫无同情心。
如果你的工作伙伴穿着邋遢,身上总是有一股奇怪的味道,你介意吗,你会去提醒吗?
长得丑不是错,但出来吓人就是你的不对了。这句戏谑的话看似很不尊重人,但有它存在的基础。
当然,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选择,每个人也都能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这就很完美。
再丑的人也会结婚,再美的人也会单身。
有些人在乎什么,自然就会去加强这些;有些人不注重,就会无所谓。
所谓优秀的品质,到底什么呢,在某些方面做到极致,我们无法面面俱到。
培训中知道的所有新鲜的我不了解的词汇等,我会一一去查明,但我永远无法深入去了解。
就像论坛剧场也挺好玩的,但是我无法分出更多的精力给它。
我还想学很多,但现阶段我想把我最感兴趣的做到我能做到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