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我是需要撞了南墙才去思考“回头”的人。
01
我大三了,是专科。
遇到喜爱相投又同龄的伙伴时我会主动添加好友,每每先自我介绍时,我都不忘把专科的标签带上。
大概是发现,她们普遍是有四年大学时光的本科生,她们的大三仅代表大三,而我的大三,代表即将步入社会。
其实,大抵还是自卑的,所以分外强调出来,牵强出一副落落大方的模样。
今早看了怡安的那篇《怡安大二学生,我代表大学生的心声》,底下留言有关于的对专科生的惊讶戳中了我。
还没有向社会递交简历的我们,专科生在大众眼里有那么“低能”吗?
其实,还真是这样。我个人都有些惊讶,小小的,片刻之后便是自豪——专科生怎么了?同样也是可以的呢。
02
我的整个中学时代,自带旁人眼中的文静的标签。
不大吵不大闹,朋友只是固定的几个,交流范围也是以座位为圆心。高二转过班,说实话,两年时间班上一半的男生我都没有过交流,在后来的同学聚会上也喊不来名字。
懵懵懂懂以来,我并不知道学习是因何为何。
爸妈的话听了,老师的话我也听了,那时候的课本上总是笔记满满,一副认真的模样望向讲台,实则思绪悄悄把周围的声音调成了静音……
成绩不上不小,班上不吵不闹,没有让老师怒气冲冲的办公室谈话,也没有获得过老师的“大庭广众”下的赞扬,以至于那位在我只待了一年还能叫出我名字的任课老师,让我满是意外和惊喜,至今还有些感恩的动容。
高三的某天,我突然在老师反复的叨唠中和学校营造出的高考氛围打了个激灵。
我突然会向班上排名靠前的同学请教问题,会跟她们一块上课,一块约定在被窝手电筒试卷了;会在昏昏沉沉的课间让同桌掐一下,课后用凉水拍脸了。
那段时期里的我,是让我可以称“无憾”和“不后悔”的中学时代。
其实那个时候我还是不知道学习为何因何,只是,我有了那么一些些对自己未来的想象和憧憬。我会在晚自习课后的廊道边撑着脑袋发呆,让思绪自由发酵。那个时候,我开始生长出了自己的意识。
03
在我一边承认我是学弱体质的那一个时,也不得不成为我当时并没有拼尽全力。
但是如果时间倒退,我相信那个高中末尾时候的我已经是当时最好的我了,如今剩下的,也只有感激。
我的高中不努力我认错了,我应该对应的后果我也在品尝了。学校确实是个筛选器,让我周边所认识的人不一样些,多少蕴涵这一些精神向往类的层次区分,但……这些并不能决定什么,我们不是还有无数个推翻重来的机会吗?
那些高中没有拼尽全力的普通人,走的是一条坑坑洼洼的泥泞的小径,后来只要有了向阳而生的热血和冲劲,有了倔强、不服和不屈,谁也不能把未来一概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