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到底是什么?(理性人假设、效用函数、最优解、个体效用最大化、集体效用最大化、一般均衡、个体理性可以实现集体理性)
- 处理关于选择和资源配置(其实也是一种选择)的学问。资源的稀缺性导致选择的产生(PS:笑话。选择困难症是因为钱太少。)。个人选择最爽,即效用最大化。理性经济人,用最大效用化为目标进行。
- 效用。对不同的人满足感不同。(100元的最大化,对吃货来说是烤鸡,对股票投资者来说是买股票)也就是个人偏好。也就是面对同一资源时,会有不同的效用结果。这就产生了效用函数。
- 古典经济学,个体效用函数最大。如果每个理性人追求的都是个体效用最大化,那社会整体也会效用最大化,实现均衡。(疑问?跟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不同。这个观点值得深思探究,小明有写过。)
- 瓦尔拉斯均衡(一般均衡)【《论知识在社会中的运用》(哈耶克):个体理性加总,促成集体理性。中央集权,无法实现集体理性。按照理性人假设,做慈善不是实现资源配置的最好方式。做慈善最好的方法是,个体最求自我效用的最大化。公司追求利益最大化,消费者追求自己的效用最大化。】。
- 例子:十八大后,市场作为决定性配置作用来配置资源,其实就是个体理性的极大释放。这些变化是根据理论和实践得来的。
- 理性经济人,是经济学的foundation。
微观经济分析中最重要的概念——成本。
- 会计成本。
- 边际分析。增量分析。每增加一个单位,引起的变化量。比如:我吃包子,5个包子的满足感是100,第6个是110,这时候我增加一个单位,满足感增加10。这时候,我的边际成本是10.它会反馈到趋势上去。风投更愿意投高成长行业而不是传统行业,比如生产鞋子的工厂,它的边际成本会增加,而互联网等公司,100个人用它的产品,跟10000个人用它,它的成本,并没什么区别。对于个体而言,身兼数职,每个角色都很重要,但是哪个角色是最值得分配的呢?当然是像互联网公司一样,起初投入很多,但是过了拐点后,利益指数增长。比如,越来越多的人在自媒体上打造品牌,就能得到这样的效用。写文章的一个小时,带来的利益超过一个小时。“睡后收入”(李笑来)。投资理财行为,也是这样。投资技巧足够好,每年能够带来收入增加,除了第一笔投入,并没有额外投入。
- 机会成本。100块用于买股票,或者全家桶。这两个选项相互为彼此的机会成本。做任意选择,所放弃的另一个能带来最高效用的选择,就是你的机会成本。个体理性人而言,一个小时,用于刷微博还是充电?当你刷微博的时候,你放弃了充电。未来的时候你会发现,当时的牺牲巨大。蔡崇信用这种核心思想管理阿里巴巴。如果我不做,我可能会失去什么。会计成本会算,我做了这个会发生哪些成本,失败了哪些成本。美联储加息,你投资的收益率变高,如果这时候的美金还在外国,那你的机会成本就变高,资金会调整投资途径,资金回流到美国。
- 沉没陈本。sancost。过去的无效投入,不能成为指导未来投资的变量。举例:谈恋爱。买股票止损割肉。事实上,对未来的决定应该仅仅是根据你对现状与未来的分析。
消费者行为、产商问题
- 基于个体理性。
市场形态
- 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不同产业行业处于不同的市场形态,消费者能够获得的不同。
- 完全竞争市场,买卖方自由进出,信息相对对称。使得资源配置最优,消费者获得最优解。每一个市场参与者最终能够获得的经济利润是0。经济利润是,产商生产的产品,刚好可以弥补机会成本。比如,小明卖包子会计利润是20万,小明上班每年80万。这意味着,我卖包子很不理性,机会成本60万,我卖包子经济利润是负60万。会计利润等于机会成本的时候,经济利润是0。
- 完全垄断市场。比如电信、中石油、中石化。信息流动极不充分,信息完全不对称。消费者福利的损失,被垄断者收割。
- 供给侧改革。打破垄断是缘由之一,增加竞争,打破壁垒,让资源合理配置。个体理性得到满足,集体理性才能得到满足。
小结:理性人假设、均衡、效用、均衡、消费者和厂商行为……这是微观对大家想问题,比较常用到的思路。经济学最开始,就是单指微观经济学,市场有效假说,个体理性追求效用最大化,即使有回落,也会回归。1929-1933年大萧条的时候,发现全靠市场自我疗愈,太过痛苦。所以有了凯恩斯,有了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这部分跟金融更紧密)
- 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GDP。
凯恩斯 (增长 通货膨胀 利率 汇率)
宏观均衡模型:总支出=总收入=总产出=总需求
例如:小红产出价值100块的火锅----小明消费了100块的火锅。
总支出=消费+投资+净出口(构成经济的三驾马车)
增长。研究一个国家的宏观,最重要要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GDP增长率。如果经济增长减少0.1,可能造成1000万以上失业。所以不允许经济快速下滑,也不能有显著的通货膨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为它会促进生产率的长期增长。CPI(生产率)产出增长率跟不上货币增长率,所以通货膨胀。反之,通货紧缩,会导致大量失业。所以,技术进步才是最有效增加产能的手段。
利率:跟投资和消费都是反相关关系。对消费来说,经济过热,政府加息,提高投资消费成本(房市加息),缓解经济过热。加息一般会让股票价格下跌,因为银行收益变高,投入股市的机会成本变高。投资一样,利率变高,财务费用增高,公司利润变少,公司估值降低,股价下降。很多公司贷款的质押物是公司的股权,公司不值钱的时候,贷款额度也变少。加息导致信贷变少。——最后,通货膨胀也下来。萧条开始,政府开始预防通缩。这时候开始降息。GDP回升,股价上涨。加息降息,都是通过调控货币的价格,来影响信贷扩张的规模。极端条件,负利率产生,美国Q1(?)
汇率:()
- 利率评价。两个国家的货币价值差由利率差异决定。高利率国家升值,低利率国家贬值。例子:1:6.2,后来美国加息后,它的利率成0涨到1,在这个过程中,美元资金继续留在中国的机会成本变高。——货币回流到美国国内。中国人民币会换成美金,美金需求增加,美元升值,市场上人民币抛售压力变大,币值跌落。(2016年下半年贬值的过程)所以大家关注美联储加息。(超出预期后,资产价格狂跌!???)
- 购买力评价。例如:1个汉堡30元。1个汉堡5美金。所以合理汇率是1:6。又:同样一块地,算出来是1:12。为什么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的核心是抑制金融泡沫(楼市),所以如果资产泡沫膨胀变大,人民币就会有巨大的贬值压力。所以房子不能再涨,再涨人民币贬值压力变大。如果人民币贬值太快,外资会撤出中国,同时内资也会撤出。市场上的资产会换成美金溜走。整个资本外逃。over!
- 微观向宏观传导:小明包子铺收入很好——行业增长——总经济体增长好——国家GDP
- 消费:1.跟收入相关。中国不大可能会出现次级贷,原因是居民存款高。2.受利率影响。利率越高,消费越低。宏观经济中的投资,指的是终端投资。
基于信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