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过松隆子的同名电影,所以这部书我本来是拒绝阅读的.电影很好看,但它对人性深刻的揭露在我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而这是根本原因.
从某种角度来说,我可能很想逃避这种赤裸裸的表达方式吧.但缘分这种东西确实很奇妙,你越是躲,它便缠绕而来,最后你还是会不得不去接受,这本书也是同样如此.
友人多买了一本,于是作为礼物转赠给我,时隔数年后,我还是翻开了它.
告白这本书用词行文简洁准确,通过五个人六个章节推进了整个故事,这样的架构会让我想起芥川龙之介的"在沼地".由不同人讲述同一件事情,因为出发点与立场的不同,呈现出来的真实也完全不同了.发生过的事实只有一桩,但在每个人心中的真实却是复数的存在.
这样写作的目的在于作者想要深度剖析当事人的心理.细腻的刻画也使得作品在人性表达上深刻,直白,冷酷,同时精彩绝伦.
最初看电影的时候,我以为告白仅仅是指森口的告白,看了书以后才发现,这份告白,其实是书中每个人物的告白,并没有所谓的主角,每个人在自己的故事中都是中心人物.你视作笨蛋配角的不起眼的小人物,他在他的世间,拥有自己的思想,感情炽烈到足以毁灭他人的人生.不要轻视身边每一个人每一个故事,作者从细微之处切入,将孩子及其悲哀的家庭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
殉教者---美月
这个女孩聪明又愚蠢,她能够冷静地检查牛奶中是否真的放入了病毒,能够蔑视同班同学们从众式的欺凌心态,能够看穿班导维特那仅仅只是自我满足的热血教师心,甚至能够一语中的地戳穿少年A的恋母情结与懦弱的本质,却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甚至高估了自己在他心中的地位.无论多么聪颖的人,遇到与自己相关的事,便会变得盲目,甚至自命非凡起来,无论对方的道德底线有多低,总妄想着自己对对方而言是特别的,自己能够左右他人的意志,不过是一种愚妄罢了.
小说里并没有提及美月的家庭环境,或许她就和露娜希一样,成长于普通的人家,却因为生活的无聊而堕落,她甚至买了药品,也想去模仿那个少年犯的罪行,看似很难理解的行为背后也存在着她的逻辑,一切都源于这名少女的自以为是,她想要成为特别的人,想从乏味平庸的日常中摆脱出来,所以她能够客观地品评同学与他人,而且在道德上也并没有问题,但牵涉到自己的时候,总是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
或许,杀死少女的并非少年A,而是她内心膨胀的虚妄吧.
慈爱者与求道者
少年B是个非常可惜的案例,有很多次机会他都可以得救,然而却一次次被最爱他的母亲给推下深渊.
他活在母亲一手构建的框架中,这个偏执的女人依照范本来规划儿子的人生,一旦出现问题,她从不会从内在找寻原因,而是将所有矛盾与压力转移到外界.
我的儿子不会有错
我也绝对没有错.
都是你们逼的.
错的是外面的人,而不是我们.
要修正的是你们,而不是我.
当内在被一点点腐蚀,形成一个巨大的空洞时,想要弥补已经太晚了.一旦面临绝境,她便突然放弃了全部的挣扎,选择彻底的毁灭,意图杀死已经不再理想一身污垢的儿子,和自己.
这个女人所采取的所有行动都是如此极端偏激,从根本上毁掉了少年B的人生.看小说时,有多少次希望这位母亲能够面对现实,牵起儿子的手,一起去警察局认罪.赎清罪业,重新开始人生,然而她却一次都没有考虑过这条自省的道路,一直到最后都未曾醒悟过来.
少年B由这样的母亲抚养长大,性格的形成缺陷可想而知,因为母亲的教育方针是要不断表扬儿子,所以他的抗压性极差,在家中被高高吹捧起,在外面却要面对技不如人,学习不够好,不被老师同学认可的现实,心理落差过大,久而久之,化成了一股难以纾解的愤恨,稍稍扇一下风,便能燃烧起来.
他以为少年A会成为自己的朋友,兴高采烈地策划恶作剧,却未料到自己只是被当做利用的工具而已.少年A的奚落嘲笑彻底击碎了他最后的一点善良.
女孩在自己怀中慢慢睁开了眼镜,恶意塞满胸膛.
你办不到的事情,我办到了.
生命在他的手中显得如此轻盈,只是可以肆意拿来作为工具来报复.
他人的生命,与自己无关.
森口给他的惩罚,正中要害.AIDS病毒,那一刻,他害怕了,当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时,他才发现原来这个东西是那么的宝贵,原来活着是如此美好的事情.
少年B将自己关起来,接受极度洁净和极度肮脏的双重惩罚,从某种角度来看,已经达到了教育的目的,只要这个时候再有人来拉他一把,可能就能过洗心革面了吧.
然而他等来的不是救赎,而是世间彻底的崩溃.
这对母子的悲剧在于溺爱,自我中心和偏执.对于直到最后都未曾反省的他们而言,死亡与疯狂是最恰到好处的刑罚吧.
信奉者---少年A
和少年B一样,少年A的悲剧源头同样是母亲.然而和B那位以溺爱来自我满足的母亲不同,少年A的母亲则是另一种自私的极致.
事业受挫时随意找个男人结婚,婚后为了重新投入自己所爱的学术,又觉得孩子成为了自己的绊脚石,将所有的气都发泄在小孩身上,最后离婚一走了之,再无音讯,对家庭不负责任,对亲子不负责任,这个女人为了自己能够得到幸福,可以轻易抛弃身边的一切来追求人生.
而她的儿子在继承母亲聪颖头脑的同时也遗传到了那份自私和冷酷,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牺牲所有的一切,甚至包括不相干的人与物.
比起临时起意带有报复心理而杀人的少年B,从头到尾计划周详的少年A更是恶劣至极,只是为了让母亲注意到自己就将他人的生命视为草芥,这样一个人,无论有多么高的智商,都只是渣滓罢了.
更何况他还是个懦夫.
要见母亲的话,坐电车就能去见到了.然而他却在意识深处抗拒这个念头,仅仅因为害怕去面对被母亲抛弃的事实.他要用杀人来引起注意,他希望自己得病来获取母亲的关怀与怜爱.
唉,多么可悲可怜又可恨的灵魂.这个少年妄自尊大的外表下,包裹的是一颗渺小凄凉的黑色的心.他那自以为是的写给母亲的情书叫人恶心,但是那份心路历程描写得又是如此顺理成章,在惊讶之余,只觉得一步步走到这个境地也在情理之中.只是我们又有几人能够窥得如此黑暗的内心呢.
读着少年A的告白,叫我不寒而栗.
神职者与传道者 老师
她是复仇的母亲,她是育人的教师
她是恶魔,她是天使.
她因为两个自私的灵魂失去了挚爱的女儿,她借助那两个少年的手杀死了他们挚爱的母亲.
森口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形象.看完书以后,我才明白电影版的松隆子演得有多么出色,读着小说版的告白,眼前仿佛浮现出她那苍白的容颜,冷静地阐述着,压抑着内心极度的痛苦.
身为母亲,森口心中怀着极大的仇恨,她给两个凶手施以最残酷的惩罚,我并不会觉得这个女人有什么冷酷的,因为那种失子之痛刻印太深,将她的心切割成碎片;但作为一名教师,她依然给予了那两个孩子重获新生的机会.之前的打击是毁灭性的,能不能重新站起来做人,就全凭个人觉悟与意志了.
森口这个角色很难不得到同情和喜爱,她如此强大,又如此柔弱,即真实又虚幻,作者借她的口痛斥了孩子们所处的扭曲的家庭环境,剖析了那些孩子与家长们劣化的人性,当这些现实直白地放在面前,显得血淋淋的,带着痛楚.
虽然这只是一部小说但却值得一读以自省.作为家长,应该给予孩子怎样一个成长环境,导向怎样一个为善的心境,我想这便是疼痛之后带给读者的启发吧.
小说的主线批判了母亲与孩子们,暗线同样鞭挞了那些不负责任的父亲.家庭是由父母共同组成的,教育子女的重担却只落在了母亲的身上,父亲却成为了漠然的稀薄存在,对于作者所处的日本社会也是一大警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