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孝是什么?
孝是建立在父慈子孝的双向付出前提之上的感情,孝是让父母老有所依(物质、精神),孝是互相尊重,赡养,陪伴(侧重于精神),孝是顺应父母的要求是孝/做对父母好的事情是孝(事情有程度轻重之分的),孝的行为是从子女出发的,需要双方沟通,孝的心理活动,无谓孝的结果和表现是什么,只看精神。
孝的受众是父母,父母感受到孝的话就是孝。这是从个人层面和父母层面去看待孝的。从个人精神来看孝是精神,从父母来看,孝是一种责任。
这里有几个伴随的场景和问题。第一,没有孝心但有孝举的是不是孝?我认为是孝,因为我从结果上面来看的话,孝的行为促进了孝的好后果,所以是孝。类似于装一辈子好人也就是好人。但是有的同学不同意,认为只有行为而没有心的是欺骗,是经不起考验的。之是我们不同人对于孝的定义的不同,没有唯一的价值去判定。
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但是违背父母的意愿是不是孝?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15年的陕西高考作文,父亲高速路上开车打电话,要不要举报他?考场上很多人出于理性的角度考虑是举报父亲,也有一些人认为应该以单方面教育结束。
我们抛开这种极端情况,在大多数情况我们会遇到良心和孝心的冲突。比如父亲抽烟我要不要阻止?比如如果父母做什么有害他们身体健康的事情我们要不要阻止?在这种情况之下我的决定是阻止,为了父母本人也是为了他人。
如果这个不好的事情得到延续,我们不知道会有什么危险的后果。不阻止父母抽烟喝酒,短时期可能不会有什么大的影响,但是长时期肯定会对他们的身体健康有伤害,到时候就来不及了。
父母得了绝症,在父母不希望你花钱救助他们的时候,要不要治疗?这个时候我们要尊敬父母的选择吧!趁着他们还有能力去享受的时候,好好珍惜剩下的时光,不去做那些疼痛的尝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