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孤儿大报仇》是元代纪君祥创作的杂剧,被誉为元代四大悲剧之一,后来更是走出国门,在欧美等地频频上演。近年随着影视作品的大量上映,赵氏孤儿更是深入人心。
赵氏孤儿,历史上实有其人,这个悲剧是如何产生的呢?
很多史书对此都有记载,《史记》中给出了两种说法,前后矛盾,或者我们可以理解成这是司马迁故意保留的两种版本。先看《赵世家》版本。
晋景公之三年,大夫屠岸贾欲诛赵氏。。。。。。韩厥告赵朔趣亡。朔不肯,曰:“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韩厥许诺,称疾不出。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於下宫,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皆灭其族。
提起赵氏孤儿,很多人会马上联想到屠岸贾,就是这个奸诈小人对赵氏犯下了滔天罪行。
我们不仅疑问,屠岸贾为何要杀死赵氏一族呢?
屠岸贾,晋灵公宠臣,整天陪着他吃喝玩乐,荒于朝政,赵盾看不下去,就谏言让他好好上班,奈何晋灵公这孩子玩性太大了,嫌赵盾聒噪,起了杀心,放狗咬人。
赵盾跑的快,才算捡回一条命,国内是不敢待了,就准备逃亡他国,路上遇到堂弟(也有说法是堂侄)赵穿,就把事情给赵穿说了。
赵穿是个狠角色,让赵盾先等着,自己带了几百人,混进晋灵公玩乐的桃园,直接将他杀了。
后来赵盾扶持黑臀即位,是为晋成公。晋国史官将弑君这个罪名安插到了赵盾头上。
关于屠岸贾这个人,赵穿曾提议,他是奸佞之辈,应将其杀掉,但是赵盾没同意,理由是反正他也掀不起风浪来了。
晋成公没干几年就挂了,他的儿子公子据即位,是为晋景公。
晋景公3年,屠岸贾对晋景公说,当年弑君的子孙现在却在朝堂,不杀他们怎么正纲纪?在晋灵公默许下,屠岸贾就带兵将赵氏一族灭门(除了晋景公的姐姐赵庄姬)。
实际上,这个版本与其他史籍存在矛盾,就是它自己也存在无法解释之处:
1、虽然屠岸贾为奸佞,但赵氏并没有为难他,相反,他还是当他的官,他完全没有理由对赵进行灭门。
2、权倾朝野的望族,居然被一奸佞的家丁给灭了?不符合常理。
3、屠岸贾在其他史料上记载的并不多,可以推测出,这个人并没有做过对晋国有什么影响力的事情,灭赵氏这么大的事件,但其他史料只字未提屠岸贾。
4、赵旃是赵穿的儿子,按照屠岸贾的说法,赵旃是最不该放过的,但是他却一直活跃在晋国政坛。
我们再看《史记》第二个版本,来自《晋世家》:
(晋景公)十七年,诛赵同、赵括,族灭之。
这个记载和《左传》是完全符合的。
上图是赵氏家族关系。
1、始于桃色
公元前597年,赵朔娶晋景公姐姐,两年后,赵朔死亡。
《左传·成公四年》 晋赵婴通于赵庄姬。
这里鲁成公四年为公元前586年。赵庄姬与赵朔的叔叔赵婴私通,这事应该闹得很大,远在鲁国的左丘明都知道了,可以推测,这私情应该是维持了很久了,晋国肯定也是传的沸沸扬扬了。
《左传·成公五年》:晋赵婴通于赵庄姬,五年春,原、屏放诸齐。
几年后:
《左传·成公八年》:晋赵庄姬为赵婴之亡故,谮之于晋侯,曰,原屏将为乱,栾郤为徵,六月,晋讨赵同,赵括,武从姬氏畜于公宫。
从这个记载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清晰的脉络:赵庄姬和赵婴私通,情人被驱逐,导致老羞成怒,遂向晋景公诬告赵同、赵括谋反。
赵婴走前,曾说过一句话:
我在,故栾氏不作。我亡,吾二昆其忧哉! 且人各有能有不能,舍我何害?
从这点可以推测,赵氏家族内讧,栾氏怕是脱不了干系。
2、轧于权斗
上面提到一句话“栾郤为徵”,晋景公听到他姐姐的话,并没有采取行动,而是询问了栾书、郤锜,结果这两人成了污点证人。
为何?
很简单,他们想扩大自己的地盘。
事实证明,赵氏灭门后,栾郤两族势力得以扩大。
另外,自赵衰、赵朔两人和晋公族为两世婚姻,赵氏权倾朝野,晋景公心里产生了很大的恐惧感,他就想借助各方力量削弱六卿势力。
3、终于崛起
这里不得不提及一个人------韩厥。没错,他就是韩国的开山鼻祖。公元前583年发生下宫之难(即赵氏被灭门一案)时,当时朝中大夫出于种种目的,纷纷支持晋景公。唯独韩厥坚决反对诛灭赵氏。
为何?
韩厥本身出身韩国贵族,但是祖上都是支持晋惠公的,到了晋文公,他们一族备受冷落,可以说是家道中落了。
他自小在赵家长大,赵衰甚至将其视若己出,赵盾掌权时,韩厥开始走上政坛。所以,韩厥对赵氏的感恩是死心塌地的那种。
下宫之难后,韩厥对晋景公说:
“赵衰、赵盾之功岂可忘乎?柰何绝祀!”乃复令赵庶子武为赵後,复与之邑。
后来,韩厥悉心调教赵武,赵氏复兴,亦是离不开韩厥的帮助。
结束语
作为一个显赫人物,赵朔死于壮年,死因是什么?在诸多史料中都没记载,尤其赵国人的资料更不应该没有,联想到赵庄姬和赵婴私通,我们或许可以做一个推测。
另外,赵庄姬告发,或许不仅仅因为赵婴去了齐国。赵朔生前和栾书走得近,而这犯了赵氏的族规,赵同、赵朔亦没少向赵朔施压。赵朔死后,赵庄姬应该是明显感觉自己这一枝越发艰难,会不会是出于打压赵同、赵括两族才诬告的呢?毕竟,惨案发生当年,晋景公就将原赵氏封地全给了赵武。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