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北京天气很好,有阳光的冬天下午适合用热水泡一杯咸橘蜜,窝在沙发里,手机调成勿扰模式,舒服的看一看书。
翻开荣格的《红书》,这一句话闯进视线,然后我知道,我该动笔写点什么了。
“我知道,除了这个时代的精神之外,还有另一种伟大的思维,也就是任何能把握当下的深层意义的思维。这个时代的思维只知道实用和价值。我也以为是这样的,我一直理解这种想法。可是另一种思维却迫使我去讨论——从证明、实用和意义的角度。因为充斥着人类的骄傲、混杂了这个时代锱铢必较的思维,很久以来我都在找寻牵引我的另一种思维。”
实用和价值的时代,过去几十年,我们现在的时代恐怕依然如此。
我随手把这段话摘录出来发到了朋友圈,然后加上了一句话——除了实用和价值,你的生活还剩下什么?
这是我想问这个时代每一个人,也想问自己的问题。
我们似乎生活在一个效率特别高节奏特别快的时代里,每个人都恨不得把KPI挂在头顶,把数字写在脸上,一分一秒都要换算成投入产出比把生活活出最高效率才算值得才算不辜负生命。于是出现了诸多的榜样式的人物,教我们如何管理时间,如何管理人生,如何用更高效的方式创业成功,如何在最短时间内财务自由。
就好像突然一下子,每个人每件事上都带着一个标签,写着这个人这件事的价值,当然,更重要的,对我们是否有用,有什么用。
前天给初阶班学生上课,讲到教育的三递进,讲到由双子的兴趣涉猎到处女的整理分析到射手的批判启发。原本应该是基础教育到技能教育到思维教育,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这样的三部曲的过程,我们从获得信息,到有能力掌握信息背后的逻辑和体系,到能够以学习为启发去独立的批判性的思考形而上的精神层面,生出自己的信念来。然而我不得不加上这样一句——“然而第三个阶段我们指的并非今天的大学,而是像过去的西南联大,过去的那种启发人思考的大学教育。今天的大学教育,更多的只是止步于了第二阶段,变成了一种职业教育”。然后我开玩笑说,希望我对于你们能做一个射手式的老师,而不是一个处女式的老师。
说实话,讲出这一句,心里是带着些无奈的。前一阵子也和在大学教书的朋友见面聊天,聊起现在的大学生,无不是从大一就开始规划自己的职业计划,什么活动怎么选课如何实习,一步步计划精确,从入学就开始为自己日后的人生赢家之路精心谋划。也有许多大学生中的佼佼者,大二或者大三便开始拿着自己的BP到处找投资人,不到大四就已经放下学业成为媒体报道下的创业新贵。当然,我欣赏专注而有目的的人,但,这不是我印象中的大学。
曾经在知乎回答过一个关于我的本科母校的回答,其中我写了这样一句话——
“谢谢母校让我在这个普世价值之外的角落安静的成长了四年,让我能够有勇气放弃那些体面和骄傲去真正找到自己发光的地方,让我现在能够慢慢成长成一个丰富而从容的人。真的希望学弟学妹能够懂得母校的这份苦心,在拿offer和投简历之外,世界那么大,去活有趣的坦诚的真实的人生。”
这是我印象中的大学,它无关简历上漂亮的头衔和经历,也无关职场上的种种技能,它不需要多么精密效率的计划,它是一个精神的乌托邦,让人能够在进入社会的种种琐碎与无奈之前有短暂的自由去思考一些无用的无价值的东西,比如意义,比如人生,比如理想,这些日后可能会被打到内心深处,被标为一文不值,这样的东西,但这些才是我印象中的大学。任何新奇独特的想法,任何天马行空的思考,任何挑战权威的质疑,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同类去讨论去碰撞,然后形成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基本的三观,成为我们一生的指引。
而这些,如果在实用和价值的衡量中,它们大概都是简历中写不出的,被标记为无用和无价值的部分。
我有一个很有趣的朋友,在我常去的酒吧认识。注意到他是因为他常常一个人在酒吧消磨一晚的时间,每次都是很安静的沉浸在手头的阅读上,手上常常是厚重的哲学历史类的书。有时候我会请他给我推荐几本书,一边读一边和他讨论这些形而上的问题。有时候我看着他拿着书在酒吧的角落安静的看书,手边一杯威士忌,会有一种他身边的空间不可侵犯的感觉。我知道他的精神力量,足以去应对生活中的琐碎与无奈,亦足以去和这个时代反复叫嚣着的实用与价值静默的抗争。
而我们所谓的实用和价值又真的有多实用多有价值呢?人类在世界上不过短短几十年的时间,甚至长不过一棵树木能够经历的时间。那么地球呢,存在了那么多那么多个几十年,一个文明又一个文明,诞生、昌盛、消亡,所谓的实用和价值,不过是对于我们每一个渺小的个体而言。说白了,无非为自己、为公司赚多少钱,挣多少名,树多少地位。可是,对于这个世界来说,我们什么都留不下,对于这个世界来说,我们没有任何价值,也无任何用处。
曾经有人问过我,我们那么渺小,人生本来就是没有意义的吧?
也许对于这个世界来说,就实用和价值来说,我们的人生就是没有意义的。我们无法改变这个真正存在的世界一丝一毫,它会自己痊愈,会自己修缮,就好像人类不需要保护地球,地球不需要任何人,人类只是需要救自己而已。而人类也同样无法帮助这个世界,无法改善这个世界,人类能够作用的仅仅是自己的创造而已。这样从宏观的角度想,人未免有些渺小如蝼蚁,只是存在过而已,如灰飞烟灭,留不下任何真正的用处和价值。
但如果我们丢掉实用和价值,却正是我看到的人生的意义所在。在我们渺小短暂如蝼蚁的生命中,我们依然能够在疲于奔命和赚钱成功之外,去用自己渺小的个体试图思考那些最大的问题,我们创造出文学、艺术,我们去思考科学(这里我更多的指的是理论科学而非实用科学)、哲学,甚至我们中的许多人终其一生去试图让自己能够更贴近那个形而上的层面更近一些。这些似乎没有任何实用性和价值的,不能换算成任何货币或者地位的近乎孤独的努力,是我觉得人性中最动人的部分。如果说人生有什么意义可言,我想这就是最接近于意义的存在。
我的微信签名一直是王尔德的一句诗,翻译成中文大概是这样——
“我们都身陷污浊琐碎中,但总有人在抬头仰望星空。”
不如问问看自己这个问题,除了实用和价值,除了效率和投入产出比,你的生活还剩下什么?
我们生于这样一个一切都要化为数字的时代,但我们也总有能力在这个时代,抬起头,仰望星空,给自己保留一个无用的、无价值的、有意义的、让我们能够超越这个时代而真正属于自己的,这样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