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郭土楼杨善庙村获得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颁授的“河南省孝德文明村”荣誉牌匾。
授牌仪式上,以孝治家基层党组织队伍组长、虞城县城郊乡副乡长、杨善庙村支部书记杨新文说,以孝治家送来乡村治理的金钥匙。杨善庙村从一个偏僻的脏乱差村变成了如今每天几千人的网红打卡地。
杨善庙是郭土楼村下辖的一个自然村,按照以孝治家行动部署,坚持标准不走样,在以孝治家领导小组指导下,2016年成为全国试点单位,2018年成为以孝治家全国示范基地。
以孝治家基层党组织队伍组长杨新文在讲话中介绍了杨善庙村开展以孝治家行动的实践成果。他表示,杨善庙村近年来在以孝治家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按照以孝治家行动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深入推进以孝治家行动,实施以孝治家大食堂、乡村书院、健康家园“三大工程”,建强基层党组织队伍、义工队伍、慈善企业家队伍“三支队伍”,全村上下呈现出民风正、干群和、百姓顺的好风气,乡风文明和经济建设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杨新文向大家讲述了杨善庙村通过八年的以孝治家行动,改善群众生活质量、化解婆媳矛盾和乡村书院保障教育的真实例子。
他说:“以孝治家大食堂在每个周五吃午饭前,会给老人放一些他们那个年代的老电影,让老人忆苦思甜,特别是电影里面播放胜利后跳秧歌舞庆祝的场景,会有三位80多岁的老人跟着音乐扭起秧歌,寻找到年轻时候的感觉。以孝治家大食堂每天的欢声笑语和每个老人脸上流露的真情笑容越来越多。”
化解婆媳矛盾,以孝治家大食堂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他讲道:“98岁的申奶奶是杨善庙村年龄最大的一位老人,自打儿媳妇一进家门婆媳关系就长期不和,50年来婆媳闹矛盾不说话,从来没有和儿媳妇在一个锅里吃过饭。以孝治家大食堂成立后,申奶奶的儿媳妇在以孝治家大食堂做义工,申奶奶也经常在大食堂用餐,以孝治家义工们无微不至的照料和关爱感化了婆媳二人。百年铁树开了花,申奶奶的儿媳妇认识到自己的不孝和对婆婆的亏欠,在没有任何人调解的情况下主动将婆婆接回到自己家中。现如今98岁高龄的申奶奶和儿子儿媳一家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享受从未有过的天伦之乐。”
提到乡村书院,杨新文说:“从原来义工老师一家一家的叫,到如今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到乡村书院,就拿村里一位留守儿童来说吧。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姊妹仨人都跟奶奶一块生活,在没有参加乡村书院以前,她是一个爱耍脾气、挑食,凡事都让奶奶伺候的小女孩。到乡村书院学习仁义礼智信等方面的知识之后,现在在家里特别懂事,主动帮助奶奶干些家务活,也不挑三拣四了,做好饭后先端给爷爷奶奶吃,爷奶不吃她不吃。孩子的变化让爷爷奶奶逢人就夸以孝治家乡村书院就是好!”
杨新文切身体会到,村子里以前难开展的工作局面没有了,现在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密切了;家庭和睦了、打公骂婆的没有了;邻里不团结、见利忘义的事情没有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远亲就是不如近邻在杨善庙村充分体现出来。
杨新文说,基层党组织队伍充分发挥领头羊作用,带领三支队伍走进每家每户服务百姓,在群众危难关头首先出现在群众面前的是以孝治家行动的党员、义工、慈善企业家。大家都真正放下名利、纯粹善行,付出真情、奉献爱心。短短几年时间,杨善庙村到处呈现出人人争当孝子、户户争模范、家家创先进的团结和谐局势,以孝治家已成为百姓的自觉行动,党员干部与百姓更贴心了,全村呈现出一派祥和景象。(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