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罗布林卡书友的启发下,我也给我奶奶做了口述档案。其实,一个人只要活过六十,所经历的那些故事,就足以记录历史的横切面,就足以成为档案。历史最打动人的,往往是这些平凡的故事。以口述的方式展现出来,更能够传达人的主观感受,历史虽然是一门讲究客观的学问,但在发生事件时人们的主观感受如何,这也应当是历史考察的范畴,因为这是于人类的生存有意义的,历史本质还是人学。再宏大的事件,也是从个体中呈现变化,并且由一个个具体的、有思想的个体推动的,了解他们在经历历史事件时的心情非常重要。
采访人:红叶竹马
采访对象:红叶竹马的奶奶,属猴,八十多岁
问下:能简要叙述下您小时候的经历吗?
奶奶:我七岁从南洋回到江口老家。原因是我父亲在我六岁时去世了。父亲在南洋也是卖石头为生,结果因为天气太热,结肠炎突发,那边没有医生,就这样去世了。母亲一个人在那边支持不住,就回来了。回家也被人嫌弃,不久母亲也去世了,当时是跟奶奶是一起住在村的下厝(我们村有分上下厝,上厝比下厝地理位置高些。)
母亲带着我从南洋回来那会,家里也还是存在一些矛盾。我奶奶家是中农,还颇有些田地,原本顺下来是我父亲继承家业,父亲去世,在家就不免看人脸色,母亲也是熬不过那种生活。
奶奶把我养到20岁,就嫁人了。
问:您当时出嫁是什么样的场景?当时有谈恋爱吗?
答:没有,我奶奶家教很严,平时村里有戏都不让我去看,一年到头不是田里就是山里。结婚也就是媒人介绍,奶奶做主,也没有我们说话的分。结婚前都没见过你爷爷呢。当时印象很深的是嫁妆是15担谷子,但就是这15担你爷爷家业凑不起,还欠了5担。你爷爷家是贫民,只有六分田。奶奶就是想多个劳力,家里田有人耕。
问:能谈谈您婚后的生活吗?
答:我结婚不久,22岁就生了第一个女儿。后来的事情你们也知道,你爷爷一直想生男孩,结果生了六个都是女孩。后来就不再生了,也养不起了。还因为家庭困难,送出去两个女儿。当时也是舍不得,但是生活实在困难啊。有个孩子是2个月就送出去了。另一个孩子养到三岁,是家里有个亲戚正好没孩子,特别想要个三岁的孩子,这才不得已送出去了。
当时有田地也就是种生活必须的粮食作物,除了谷子外,还有豆、花生,都是自己吃为主。那个时候是算工分,我们工分不高,没赚到工分,粮食就要被收到仓库里,宁可在仓库里喂老鼠也不分给你吃。因为我们家工分不足,又要养那么多孩子,所以原本你爷爷的弟弟是跟我们住一块的,后来就要跟我们分家,因为他们家没小孩。你爷爷身体不好,有一次摔下来后有点瘸,所以基本也不种田。
当时没什么钱,也上山砍柴去卖钱,卖给镇里的有钱人,那时候我才70多斤的身体,还能担120斤的柴。早上两点就要起床去山上砍柴,还是光着脚上山。
问:您跟爷爷的感情如何?
答:怎么说呢?……你爷爷脾气不是很好,有时候还会家暴。平时小孩一般都是婆婆在家带,我都得出去干农活。每个小孩我都喂奶喂到一周多。也基本都送孩子读到高中。不上高中的那个姑姑,也是因为她正好和你伯母是一届的,自己放弃读书的缘故。你爷爷什么都舍不得,就是舍得让孩子读书。
你爷爷当时还有担任村干部,其实当时做干部很清贫又辛苦的。爷爷做了这么多年,也就赚了你伯母一个工农兵上大学,还有你妈妈在信用社的工作也是继承你爷爷的。(注:我伯母和妈妈是留在家的。)
你爷爷人生有遇到三大险,其中有一次就是在大岭门遇到老虎,老虎的眼睛跟灯笼一样,你爷爷就躲在庙里求保佑,还好老虎没来了;还有一次就是土匪抢布匹,抓你爷爷给他们送东西,当时土匪有枪。
问:那几年是不是有大饥荒?
答:是有,当时也很艰难,大家就是喝豆浆、吃番薯。
问:当时有没有去南洋做生意的一些机会?
答:有是有的,你叔叔不同意,所以也去不了。穷人一辈子也都一样,没本钱也做不了生意。
问:日寇来的时候,咱们这边有受到波及吗?
答:当时有听说日本人要从渔溪过来,幸运的是最后没来,大概我们这太偏了。
问:回顾这一生有什么感受吗?
答:就是穷,还好活得久一点,现在还能享受到,像你爷爷去世得早,就什么也没享受到了。现在的饭也稠,衣服也穿不破,真好。当时就是你奶奶中农家,吃得也非常朴素。我种田都一直种到七十岁啊。还有就是:炼金炼土都能赚吃的。(注:土话翻译过来的。)
问:您是什么时候开始玩四色牌的?
答:也是七十岁以后的事。当时还是小孩子教我们的。
做完口述档案,感觉看到每一个人,都会在想:如果我像他那样经历了一生,我会怎么样?我们似乎是因为被赋予了不同的角色而无法真正交流,但我们的本质是相通的。一切时光都积累在我们的脸上、身上、心上,随着我们的消逝湮没无闻。一个超于我的存在,却在理解我这样一个个体。这小小的档案能代表什么?所有的生命都应当不朽,请在档案里寻找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