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经意间,我看见了千寻一次,我第一个念头就是《千与千寻》。不知是何时起,只要看到千寻二字,哪怕是只看到单独的寻字,我就会想起《千与千寻》,也许,是我儿时七八岁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完千寻就已经情根深种了吧。。。
去年,也就是19年,刚听到千与千寻要在国内上映的消息时,我就打定了注意要去贡献票房。刚可以买票,我便选好了心目中的最佳观影位置。看着电影,我发现我记忆中的情节模糊了,我好像真的忽略了什么。
小时候的我喜欢千寻,羡慕白龙,惧怕汤婆婆胜过惧怕无脸男,自然还有可爱的坊宝宝和瘆人的三个头。那时的我心向阳光,坚信千寻一定能战胜困难,期盼她能早日回家。
现在,我看着这些角色,我发现千寻可能是第三视角,是我们曾经心目中所希望的自己,坚强,勇敢,善良,努力,上进,且最终是成功的。后来才发现我们变成了汤婆婆(势利)、白龙(受伤)、无脸男(孤独)等等。。。
曾经儿时的感受模糊了,我有点可惜,却并不悲伤。可能,是心态吧,你怀着什么样的心态去看这部电影,就会有相应的收获。看着温暖的锅炉爷爷,你心中最闭塞的角落是否揭开了点缝隙;看着后来被魔法变出的苍蝇和老鼠,你应该是笑了;看着白龙的伤,你也许落了泪。。。
一千个人的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得不说,《千与千寻》这部影片在许多观众内心的池塘中吹起了涟漪。
你用什么样的眼光去看世界,世界不一定会用同样的内容回馈你,但是,一旦你遇到了属于你的那多花,你得到的却是整个世界。
文采不好,不多说了,看图就好。。。
愿,这个世界,如意的,不如意的我们,成为心中最好的那个千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