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个周末上午,打开电视让他听儿歌,他难得安静地坐在我腿上,听着这首【我会听话】,眼睛盯着电视,背靠着我,一动不动,他的安静倒是跟我内心的起伏形成了鲜明对比。这歌词许久以前就听过,可能那时没有儿子,只觉得道出了无数留守儿童的心思。思及教育事业,那些在学校暴露出种种问题的孩子无疑都是缺失了家庭教育。这一年多下来,几乎每周都要回一趟家,除了陪他玩玩,也想不出能做些什么。下午,他一般都能在我身边安然入睡,但是到了晚上,总是习惯去找奶奶。上次,连续两天晚上在我们的床上睡着了,但还是抱去了奶奶那边,一方面是自己畏难,怕他半夜醒来哭闹,另一方面感觉也不太习惯身边睡个小孩,怕他盖不到被子,反而引起感冒。
周末带着他爬山,结果一大半的行程是靠我抱上去,不知为什么,我带着的时候总显得娇气些。可能也是自己难得陪他,所以总想给他最好的。谢老师的观念则不然,常常觉得应该在他犯错时给予惩罚。最近谢翎骁喜欢打人,不论是谁,有时是玩闹,有时是真打,动不动就给人一巴掌。所以对于他打人的行为家人总觉得“他打人就应该被人打”。我们下手当然是以惩戒为主,并不真下狠手,他被打就会一脸委屈来找我,期待我替他“报仇”。我知道,教育孩子夫妻双方应该站在同一立场,所以表面上我绝对不会帮儿子,但心底是不太支持这种以暴制暴的惩罚方式。我期待的是他能懂规矩,赞成的也是先教规矩再予以惩罚,这个惩罚当然不是打。独处、罚站,不都可以达到目的吗?但我也知道,作为一名老师,惩罚的方式如果是打,估计早成了最近风靡朋友圈的夏老师。谈到夏老师,真的是寒了教育界无数人的心。现在的学校教育不光要教学生,还有一部分家长也是要回炉的。现在的家长溺爱孩子成为常态,我能理解,可能我也在走这样的路。但是过分的溺爱,反而成了孩子前行路上的阻力。所以为了自己不成为夏老师,也为了自己不成为那样的家长,我要趁他还小,探索出未来的前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