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每一个读书人最初都是有功名利禄的追求的,至少是功名。只是由于后来的人生经历,有的人选择了江湖,有人执着于庙堂,有的人虽心里执着,但又无可奈何……
很显然,李商隐是第三种。
小李好用典,这时后人公认的评价,以至于《赠荷花》不算他的风。(百度百科里的评价稍为客观”这首诗语言通俗浅近,寓意明显,表达直露,节奏明快,与李商隐很多诗歌的含蓄委婉不同,体现了他诗歌风格的多样性。“)对此,我只能对应试教育标准答案中”言之成理即可“这个评分标准的可靠性表示怀疑。
诚然,用典是占李商隐作品手法中的主要地位的。可能是有唐一代,诗业繁荣的缘故,无数的文人骚客早先吟咏过了无数的寻常的意象,以致后人再咏,实难免于嚼蜡,所以李贺先行一步,小李等晚唐众人跟上,一时风气顿生,小李也自成一派。
以前听人说过”私房典“的说法,的确,和私房菜一样,生僻典故的运用如同秘制酱料,加上诗人炉火纯青的运用技巧,便味道十足,但是也由于是”私房“的典故,有些诗句便只有诗人本人清楚,与知音则一减,于友人则二减,于神交读者则三减,于寻常爱好之人则四减,于路人,则无。
“恩牛怨李谁家事“,小李的人生最终也成为别人笔下的典故,幸欤悲欤?
2014.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