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半解,纯属扯淡,如有误导,概不负责。
银行很low,我要装的高深一点。
昨天总行开会讲到移动金融场景,让我深受启发,所以今天就扯一扯这个听起来很高深的词“场景”。为什么说“场景”很高深呢?还要从羊年春晚说起。2015年2月19日凌晨,羊年春晚刚刚结束,一则题为“微信红包背后的故事:中国互联网正式进入场景时代”的文章迅速蹿红微信朋友圈,各路好汉争相转发,点击量瞬间爆表。场景好理解,但在前面冠以互联网,或者移动金融,在后面加上时代,这可连一向万能的百度都没法回答了。这里我就自作主张的下一个定义,各位看客姑且任之。
所谓场景,其实就是人们需求的具化和细分,场景化即通过深入挖掘、抢先占领具体需求的细分市场,来培养人们的消费和使用习惯,乃至意识。互联网的场景时代,本质上来说是互联网商品和服务从线上走到线下,也就是O2O。
通过春晚的例子或许说的更明白。羊年春晚给我最大震撼的有两点,一个就是微信绑架了央视,摇一摇手势直接晃动在春晚节目左侧,主持人更是现场提示到了抢红包时间。虽说腾讯为此付出了5303万的招标费,但收到的效果绝对价超所值:根据微信团队公布的数据,除夕20时至年初一0时48分,春晚微信摇一摇互动总量超过110亿次,其中22时34分春晚摇一摇互动出现峰值,达到了8.1亿次/分钟。可以说微信通过此次与央视春晚的互动合作,成功培养了数以亿计的春晚观众使用微信摇一摇,或看节目单或抢红包的习惯,开启并率先抢占了春晚场景。以我家为例,我爸妈虽然有微信但从未用过摇一摇,在我的带动下我们一家三口今年边看春晚边摇微信其乐融融,到了明年春晚,他们自然会想到用到微信摇一摇。
同时,春晚当晚微信还携手众多品牌赞助商派出了5亿元的现金红包,引发大家疯抢的同时也有效带动了微信发红包和抢红包。根据微信团队的统计数据,除夕至初五微信红包收发总量达32.7亿次,仅在除夕当日微信红包的收发总量就达10.1亿次;红包收发最高峰(年初一2月19日00:00-00:02)峰值达到每分钟有55万个红包被发出、165万个红包被拆开。尽管没有红包金额的统计数据,亿量级单位的收发量也足以显示出人们向使用电子红包这种红包形式转变的趋势和习惯正在逐步养成。当然,这是微信、支付宝、微博共同发力的功劳,但微信红包借春晚力压支付宝和微博联盟,霸占了红包场景的半壁江山。
另一个让我震撼的则是各大互联网公司垄断了春晚的黄金时间广告,本身坐拥互联网渠道的巨头们不惜花重金通过传统电视媒体来打广告。不得不说,这些互联网公司的广告营销水平之高,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之下让人过目难忘记忆犹新:嘀嘀专车主打感情牌,爱自己、爱亲人、爱爱人,“为了每一个全力以赴的你,今天坐好一点”、“为了每一个爱你的人,今天坐好一点”,让“嘀嘀一下,专车接驾”的专车服务充满了爱意和人情味;百度地图举起春节回家的大旗,借“世界再大,也要回家”的大义,用过年返乡全家团聚的归心似箭衬托百度地图服务的准确快捷,“出门就查百度地图”一时成为不忘本的代表;苏宁易购则是承接了春节团圆全家团聚的应有之意,全家老少父母子女爱人朋友自用送礼年货是应有尽有,“咩~咩~咩~咩~买~买~买~买~”的神曲洗脑更是坚定了“苏宁易购,为你而省”的消费观……
不管是嘀嘀的尊享专车、百度的回家地图、苏宁易购的省钱年货,还是微店的手机开店、赶集网的年后招聘、手机百度的电影票等等等等,总结看来,万法归一,无不都是在为消费者或者使用者构建一个或工作或生活或娱乐的具体场景,一个很常见每个人必然会经历的场景,在场景中植入产品、服务甚至理念,由此培养消费和使用习惯、意识,即我们所说的场景化。而互联网场景时代,正是很多的场景化,由一个个小场景切入,扩展到一个或者多个大场景的过程,企业由线上走到线下,O2O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