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心理学中的“个体”,英文原意是不可分割的最小单位,即人本身。作为个体心理学的开创者阿德勒教授反对将人的精神和肉体割裂成两部分来看待。人就是一个整体,同时他认为“人是可以改变的”,“你现在的不幸都是你选择的结果”。
01人是可以改变的
阿德勒开创地提出:过去的经历没有好坏之分,区别的是我们因为不同的目的而赋给它们不同的意义,的“目的论”。他的观点和另一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原因论”大相径庭。他反对过去决定现在,反对精神创伤的存在。
这在很多人看来多少有点没有人情味,到从人能否改变的角度看,原因论,因为是过去决定现在,我们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改变什么,反而看似缺乏人情味的目的论,从理论上支持了人可以改变的可能,阿德勒教授的个体心理学,给我们捅破了认知上的一层窗户纸。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相关的案例:过去有一对双胞胎兄弟,他们生活在一个贫穷的家庭,父亲经常酗酒殴打他们。等他们长大后,弟弟选择放弃努力,和他父亲一样过得穷困潦倒;哥哥努力学习,最终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律师。
生活在相同的背景下,拥有相同基因的两兄弟,因为选择的不同最终踏上了不同的道路,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人能通过选择改变命运。
02我们选择了不幸
我们通过第一部分内容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人是可以改变,但能改变,不意味会改变,两者之间存在一道鸿沟。虽然大家多少会不满足于现在的生活,但其实更恐惧改变,因为改变是未知的,结果可以是好的,也可能是坏的。
现在虽然过得不如意,但至少一切都是确定的。改变意味着你要对抗几十年养成旧习,也意味着你要直面未来可能发生的未知的风险。对比之下,人们本能地会选择不改变,蜷缩在自己的舒适圈内。
因此,阿德勒提出改变需要勇气,需要勇气去破除恐惧,勇敢地面对未知的各种改变,追求自由和幸福。
学习,让我陷入了回忆,在那些人生的重要时刻,我是否也有因为求稳定,而选择了不选择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害怕拒绝,不去社交,美其名曰减少无效社交;因为害怕失败,不再公考,想着以现在的工资也能实现财务自由。我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这次日更800字写作,是我尝试踏出舒适圈的一步,持续时间我希望是永远。也许在将来,可能十年后自己会感谢这时正在努力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