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永澄50天-01天#
原谅我,加入观察团很多天了,因为没有关注“永澄老师”公众号,一直不知道怎么进行留言墙上。痛定思痛,昨天8点就睡了,一点多醒来,开始看老师的第一篇文章。信息量特别大,其中还看了文中链接的其它几篇文章,内心收到了6万点暴击。原来老师的飞速成长在于形成套路+自我系统的不断升级,前者只是框架,而后者是发动机。用老师的话来说,应该是对“成长的认知”形成可视化的套路。期间,不断积累并关注假设体系(个人认为是个人设想和自我修正体系),坚持以终为始、价值导向和理性决策原则,和值得投资的同频伙伴形成链接,一起走"做少得多"的跃迁式(非线性)成长道路。这个只是我粗浅的理解,我会慢慢赶上老师的观察进度,毕竟从老师文章中,才知道原来自己已经脱离知识地平线很久了,不能再飘着,而是用心跟着老师学习,慢慢克服我的瓶颈。
看完永澄老师第一天的观察日记后,感觉自己的知识储备严重亏空,原来做这一份看上去稳定的工作,已经消磨掉了我的知识库存,看来跳出舒适圈是正确的选择。
#观察永澄50天-02天#
第二天的观察日记,我看了三遍。说实话,看的时候我觉得好像懂了,但是对于阅读量和理解力不足的我来说,退出文章,好像什么又都忘记了。为此,我只能一遍又一遍的看,一遍又一遍的总结思考。
第一遍,只是机械性的抄写了一页纸的笔记;第二遍,补充笔记、有一些灵感的火星出现;第三遍,我再次全神贯注,却发现,我仍只能是低水平勤奋者。但是这一次看过之后,我不再只是看和记录,而是开始写观察内容,不写出来,永远不知道自己理解和表达的痛点在哪里,不突破这个瓶颈,就永远只能停留在机械观察的层级中焦虑。
1.为什么我忽然在3月份开始大量提及跃迁?2.你能看到什么?
1.永澄老师从3月份开始大量提及跃迁,有以下几个原因:
(1)老师在三月份自己实现了一次跃迁,他走向了更高层级,视野拓宽,已经形成了高度视野。于是开始大量的提及跃迁。
(2)恰逢古典老师出了《跃迁》这本书,永澄老师读完后用自己的几次跃迁经历验证了古典老师书中的方法论,于是开始提及跃迁,让澄粉接触跃迁,从而一步步开始跃迁。
(3)永澄老师在实现了自己的跃迁之后,想利用自己的理论和书中的方法带领更多的人跃迁。
2.我能看到什么?
首先,为之感动。我能看到一个大神级的人物愿意抽出自己宝贵的时间开展这种“群体普惠”性的活动,让我感叹永澄老师的情怀,太伟大了。其次,为之振奋。一直以来,自己都是相信努力努力再努力的那类失败性群体,“做少得多”是我望尘莫及的,而不论是古典老师的这本书还是永澄老师的观察活动、领读活动,都是我期盼的,这无疑给了我们这类群体一个提升自己的“快速通道”,再次感恩。这次活动我的节奏虽然快,但是,一定会慢慢跟上节奏的,因为我看到了自己未来成长的希望。
#观察永澄50天实验-03天#
我想问问你有没有过楼层升级的体验,如果有的话,那是什么?有没有低水平勤奋的经历,你觉得那个原因是什么?
今天老师讲了“低水平勤奋者”,原来自己就属于这一类人。一直误认为,只要努力努力再努力,就一定可以成功,毕竟从小学的时候就知道“成功=99%的汗水+1%的灵感”这个“万能公式”,自己也一直努力了二十几年,曾天真的以为,只要付出、只要努力,总有一天可以获得成功,哪怕是对得起自己。现在的自己,一直很羡慕高中复读的那一年。那年的自己,跟打了鸡血一样,感觉自己是一个铁人,每天睡很少的时间,但丝毫不觉得累。
也就是在这一年,我曾体验到楼梯升级。我的高中数学一直不太好,自己做题目永远不太会,感觉脑子锈住了。而当老师或者同学给我讲解题目的时候,突然就开窍,灵光一闪,竟然会做了。然而再自己遇到题目的时候,自己又懵逼了。后来觉得不能再沿用老方法,自己请教班里数学最好的同学,跟他结对子,有不懂的就问他,突然自己就开始死磕数学,每天都做“三年高考、五年模拟”,不停的做、不停的问、不停的总结。经过了将近半年的恶补,高考数学竟然考了130多分。这一段经历,让我真切的感受到了楼梯升级。
当然,我也有低水平勤奋的经历。毕业一年,刚开始在政府机关做事。因为工作比较安逸,晚上回家也是看看电视就什么都不做,后来想考公务员,就开始复习。但是前前后后考了三次,水平都差不多,没有提升。公务员的书籍买了很多,但真正翻开的不多。只是在考试的前几个月,会放弃所有的娱乐活动,天天看书、做题,但是都没有进步。这个主要因为首先自己没有系统的长期、中期、短期的规划。即便有计划,但是很容易被突发状况打乱。复习没有形成自己的系统,在维持这个系统正常运转的过程中没有形成良好的秩序感,对自己的状态没有进行良好的评估。
#观察永澄50天实验-04天#
你是否缺失秩序感,秩序感的缺失给你带来的最大影响是什么?我为什么要谈秩序感呢?
永澄老师所说的秩序感,其实就是自律,也就是自我管理。我认为秩序感就是自己的节奏感,如果能把每个节点做什么事情形成自己的节奏感,倘若这种节奏感可以形成自己的生物钟,就像到点饿、到时候就困了一样,那么,无论是需要做什么,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都可以成功。在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想在千千万万个人中脱颖而出,必须要保持自己的秩序感。但同时,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插曲,打乱自己的节奏,保持高度的定力和毅力,才能保持好自己的秩序感。个人缺乏秩序感,因为在大城市中生活,总会被意想不到的一场接待活动、意外的加班、家里停电等等这样那样的事情打乱节奏,由于自己对自己的管理体系没有建立,没办法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遵守自己的秩序。其实,不能保持秩序感源于自己对自己不够狠,自我管理不到位。而秩序感的缺失会导致自己确立的目标没办法达成,对自身而言,自我成长的速度会放慢,成长体系没办法搭建,进而自己的自信心没办法很好的树立。对外,与同等条件竞争者的竞争力缺失,难以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没人会为自己的懒惰和借口买单,想要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应当建立自己的秩序感,并且将秩序感变成行动,内化为自身的节奏感,和生物钟形成一体。
#观察永澄50天实验-05天# 你之所以那么慢,就是因为你从来没有慢过
慢下来可以节省时间,分解动作来学习慢下来,逐步的动作慢,给自己一个挑战。注意到特别要慢的地方在于应用,之中的拐点,所以在知晓与理解层面,要认知的快,充分吸收后才能「慢用」。应用的少即是做少,快速的理解便是多得,将得到的知识转为晶体,能有系统的表述,慢就是在关键的地方慢下来,好的选择比盲冲更能缩短路程,选择符合「我」发展规律的事情,才能减低成本。如何选择,利用WHY how what加假设,规划方向、任务。
#观察永澄50天实验-06天# 永澄:怎么用脑图来积累思维模式?
你有没有尝试着一点点地积累些什么?尤其是在工作中。如果未来有一天你会爆发,你希望现在的自己积累些什么呢?
我们常常走自己的一套模式作法,在一开始工作时,我照着原本在学校的思考,只有一个目标,如完成作业或是上台报告,因此我们只专注在自己的事情上,一直走到同一个模式中,思考虽然专一,但无突破。因此,在工作上,也许我可以在某个项目完成得很好,但是缺乏项目的延展性,也无法融合其他相关知识,自己在此项目上是多做多得,但在其他没花时间的项目上,是少做少得,所以之后,我开始累积将每件事情、每个项目的相关性找出来,将眼光放大,同一个分形中不用花太多时间,而是累积不同的事情,累积更多的相关性,打组合拳,力求突破以往的观点与做法。
所以现在必须累积的也是接触事情的种类,扩大知识圈,「慢下来」处理以前「太快」而忽略的事情,改变模式,增加出路。
#观察永澄50天实验-07天# 永澄:目标从规划到落地的三件必备神器!
一、文章核心概念:
罗列所有任务(任务全部列写到脑图)→思考它们的目的→将所有的任务进行排列→组合和精选→找到抓手项目(找到关键节点,如果关键节点卡住了,可能导致整个项目崩盘。)→分包边缘任务→考虑清楚工作思路再推进。
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做少得多的“少”是哪些事情。减少重新思考的时间。多元学习与专业,深入浅出,先有广度才有深度。
推荐软件:Mindmanager、Omniplan、Todoist
规划未来、设置目标、分解任务、排列计划都属于管理手段,管理是不能直接产生收益的,它是一个杠杆,管理本身就是被投入的成本,我们之所以愿意投入这个成本,就是为了撬动更大的收益
你是否为某件事做过规划?那是什么,它为什么值得你去规划它?如果你现在想要再为某事而做一次规划,那件事会是什么呢?
曾经我规划了高考的读书计划,我第一次按表操课,虽然成功,但费时很多,不太有效率。由于日常皆可把工作项目完成,但少时间去精进其他学习与兴趣,想规划自己一个月工作、学习与生活。
#观察永澄50天实验-08天#永澄:请你说服我啊,我为啥要学目标管理?
一、思考:不会做与不想做,
期待是什么、目的是什么、思路是什么、标准是什么、困难是什么、资源是什么、风险是什么、成果是什么、任务是什么、计划是什么
从现状到目标,目标在哪里、怎么定,路径怎么选,任务怎么分解罢了。
三个模型:GROW、PORT、RSQC。
二、标管理可以帮助你校验假设,判断真实究竟是什么样的
心安,来自于充满竞争优势带来的真正心安。而目标管理,就是那件最重要、最正确的事情。
如果一个知识特别有用,但是,学起来很难,你会怎么选择?比如说:幂律原理、编程、认知原理、递弱代偿、跃迁、目标管理……你会不会畏难而逃避(尤其是当你鼓足勇气去学习依然会受挫),还是会思考自己要怎么办?那你是如何思考自己到底做还是不做呢?
像正在学习的「跃迁」,对从来都是低层级水平努力得我,确实是一个很难的知识点,我不会逃避,但可能会先将其摆着,处理目前的事情,等到自己有空时来学,但我发觉这样是错误的。因为也许学会知识点的同时,原本的事情即不是事情了,正是所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所以我现在要找到学习新知识点的价值,想它与我事情的相关性,可以如何应用,思考价值、模式、结果后,我会告诉自己必须做。
#观察永澄50天实验-09天# 永澄:如何用极简的方式面对复杂的持续成长过程?
一、核心价值观: 价值、定位、目的、策略
个人成长的本质是:自身价值质和量的变化过程。也就是说,个人成长考虑的就是价值,判断标准也是价值。无差别的时间 X 有差别的行为=改变价值。
我们在评价一个人是否有价值的时候,都是用比较的方式来完成的。
1.价值变化的两大任务:价值积累、价值交换;
• 时机把握:什么时候该积累、什么时候该交换、什么时候该变现?
• 关于积累:如何积累、如何高效积累?
• 关于交换:在什么样的体系下交换?你和世界耦合的程度如何?
2.价值变化的核心目的:价值变现。
是关注即时变现还是延期变现?是渐进收益还是非线性收益?如何才能更好变现?
二、人生发展划分成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可以再划分成:探索、建立、发展、维持期
(一)探索期:
探索期的重点就是尝鲜和试错,努力去开辟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尽可能不要在这个时候追求一种“稳定”。 犯错是不能避免的,情绪调整是非常重要的。一切都是反馈。
任务:知识、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积累。
方法: 多掌握流程、模型和概念,并且尝试着和已经有的模型和概念进行绑定。
切记:一定要和自己的工作实际相联系。
*若去花时间在非实际需要→多做,由于没有在工作上有帮助→少得
能力积累上,主要有三方面:专业技能、通用能力、关键基础能力
1. 专业技能: 工作里所需要的能力,不要只停留在工作完成,重点是能力提升。懂值钱和有钱的关系。值钱了才能有钱。
2. 通用能力: 自增长的复利能力,自我能力提升。比如说:阅读、表达、写作、自我管理、思考能力等。
3. 关键基础能力: 我称为自我办事能力,积极主动、自律、秩序感
(二)建立期
你会找到一个:自身特点、能力积累、领域特质相互匹配的领域。建立对该领域丰富的心理表征
。“积”就是把相关性的事物放到一起,“累”就是划定边界、提升高度。要想有效积累,最重要的是划定能力圈。
将自己投身在一个分布式网络中。
(三)发展期
原有积累开始进入价值变现。价值的变现有两种:线性变现和非线性变现,要对复杂系统有充分的理解、对不确定性有充分的理解→选择非线性(投资者思维、超预期的增量思维)
机会识别,如何控制自己价值积累和价值变现的比重呢?放量和克制的关系。
(四)维持期
如果谈收获,你今天从文章里获得的收获是什么?你觉得你现在正在什么期?如果你在下一个阶段的发展里,只做好一件事,你要做什么?
划定学习目标与学习范围,为目标做准备与尝试,累积犯错并准确划界,确定要累积内容,学习要累积的能力,学会后价值改变(因为已经改变以往甚么都学的方式),看准时机去运用新的知识,或将知识转变(我认为的转变是跟人交换)。
我正在跃迁的探索期,要进入下阶段,我必须先将这些不尽人情的文字用自己的话语来理解,将新知识与先备知识配合。
价值积累和价值变现的方法与时机,又是哪时呢?
#观察永澄50天实验-10天# 永澄:来,我帮你把思考的方法串成一个体系
一、思考究竟是什么以及如何提升思考能力的方式。
思考,是由三部分组成的:理解、分析、表达。
纵向逻辑上我用了:判断-决策-成果,横向逻辑用了快慢思考的功能
只有综合使用各种理解、分析的方法,才能在表达环节上有所作为。
二、理解环节
先用作者/他人的原话来获得对对方的理解,然后再用自己的话说一遍。
(一)分析环节
1.结构分析
逻辑上的顺序和并列结构,复杂系统的混沌结构、逻辑斯蒂演变结构,各种自建结构
2.要点分析
去澄清、去判断,常见的有明辨是非的批判性思维、也有站在整体视角上的系统思维。
3.其他类。
比如说基础逻辑、博弈思维、创新思维等等
三、表达环节
在一开始训练理解力的时候就开始尝试表达,但是注意重点:刚开始训练表达,重点要放在说清楚上;等到确保能说清楚了,就可以开始学习呈现技巧,比如说文案书写、演讲呈现、PPT和视觉呈现
“过往,你在思考上出现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如果接下来你要开始培养思考能力,你希望从哪里开始才能做少得多?如果40天之后,我要招募一些思考力强的伙伴加入我的跃迁学习小分队,你要在40天里做哪些准备?
过去思考太过散漫不系统,未来要减少不必要的思考环节,环环扣着主题。因此我要绘制出自己想法理念的思维导图,当需要哪部分信息时,就只从那里去提取,免去多余的时间跟精力去东拼西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