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会问:学习圣贤明明德这种快乐,也就是心灵成长和人格完善的快乐了。但是,总觉得这种快乐跟赚钱的快乐,跟功成名就的快乐比起来还是有点虚。很多人心里面会有这个疑问,但是说不出口。有些人会直接说出来。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心,就应该是直接的表达。
首先,心灵成长的快乐跟事业成就的快乐、物质的快乐,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孔子说:“若富贵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意思是如果用正当的手段可以得到富贵,什么事情他都愿意干。执鞭之士是什么人?一种解说是那个赶马车的车夫,一种解说是在市场里拿个鞭子去维护秩序的,就相当于保安。哪怕我在市场里面做个保安,我也愿意。哪怕他去市场做个马车夫他也愿意。
可见孔子他既提倡心灵成长的快乐,也重视物质的快乐。但是一定要用正当的手段,任何人都有资格同时拥有心灵成长的快乐和事业成就的物质快乐。
一个人他心理越健康,他在生活之中所获得的快乐才会越长久,越没有副作用。因为他的心灵有力量,所以一切的困难都不能打败他,反而让他更有智慧,让他更加能够历事炼心,更加能够对众生有大慈悲心。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年轻时候,曾经参加过一次成功企业家的聚会。听到一位富翁在诉说他童年苦难的经历,并且这位富翁说,苦难到底是财富还是屈辱?当你战胜了苦难,那么它就是你的财富;当苦难战胜了你,那么它就是你的屈辱。
那么能够战胜苦难是因为心有力量,心有力量是由于我们自身本具明德——你自己有自信,深信自己本具明德,当然心就会有力量,就能够战胜一切苦难。这个富翁的话就深深地打动了丘吉尔,他不屈不挠,后来能成为二战时期著名的英国首相。
其次,修身的快乐、心灵成长的快乐并不虚,而是实打实的快乐。
譬如你在沙漠里面行走,走了好几天,水早喝光了。在你差不多快要渴死的时候,突然看到一眼清泉,当然你会马上狂奔过去喝个痛快,这种快乐难道不是实打实的快乐吗?比起你赚钱的快乐难道它就虚了吗?事实上有一些人之所以觉得修身的快乐比较虚,是因为他意识不到自己的心灵之泉已经干涸。
如果我们的生活中间,不断地冒出麻烦来,不断地产生烦恼,那么就说明在警示你的心灵没有力量;你的心灵的智慧泉已经将近干涸了,也就是你的内心迷失了。
你又盲目地向外去追逐快乐,就导致到种种的烦恼、种种的麻烦。否则的话,这一切都不会成为烦恼、不会成为麻烦,因为你的心灵有力量。
很多人他忙忙碌碌去追逐那些貌似快乐的事物,其实内心迷失了,那些事物往往成为他烦恼的根源、痛苦的根源。
因此儒家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意思是说要先成就修身的快乐,外在事业成功的快乐自然就来了,而且比较长久。要以修身为本,每时每刻每一处都要能够去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就能够感受到那种由内心自然生发出来的、不假外求的快乐。
这也就是孟子所说的:“反身而诚,乐莫大焉”。不要以为这个学习儒家或者学禅,就一定是很古板、很严肃、很痛苦的,事实上它是最大的快乐,这是快乐的源泉。
--节选自大愿法师《大学直指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