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稀落落,已经步入大学半年了。
今天上午查到数分成绩,72。
虽说自己一直嘴上说着“及格就好”,但真正看到成绩的那一刻,还是失落了很久。
尤其是得知不少同学80+、90+的时候,我承认我心嫉妒了。
我眼红了。
明明他们比我还不努力,为什么考的比我还高……
可我知道,我不属于那类人,做不到轻轻松松高分过,数学于我而言,本就是一个极度challenging的一门学科,我只能多努力。
况且,我也没全力以赴啊。我身边有和我一样资质平平的同学,照样90+。
原因我心里清楚:人家就是比你努力呀,你静不下心来的时候人家早就在复习看书了。我没有资格去抱怨成绩……
初入大学的我,简直是脱笼之鸟,现在真的很想抽死大一上半年的自己,浪费了那么多时间,很痛苦。但却不后悔,毕竟,那是人生的一个阶段该有的样子。撞了南墙,才知道回头,过去的碎片,某种意义上可以积攒成经验。
比如,深知学习的重要性;
比如,无用的社交只有傻子才会做;
比如,友情的维系,必须靠成本——时间、精力的投入,除非你们是舍友,天天见面,否则一旦几天不联系,热度立刻就会下降;
比如,抱着别人的大腿,远不如靠自己来的踏实;
比如,大学里,社团、学生干部、入党的重要性因人而异,对于我而言,作为公费师范生,能够分配回我所在的城市的唯一条件就是——顺利毕业。
诸此种种……
这学期回来,顶着期末考试的压力,心静了很多,人也沉稳下来了。起码不再满脑子想着去认识谁谁谁,显得自己非常social。就像我爸说的,一味地热情认识别人,有什么用?当对方不能给我带来某些提升,例如眼界、资源、快乐、安慰、思路、启发……当我们不能彼此共同促进、成长时,这种交往真的很无意义。一起嘻嘻哈哈,谁都可以,没有不可替代之说。
今天上完课,突然就想明白了,不去和别人比成绩。我坚持认为自己在数学这条路上走不远,我觉得自己天赋平平,不知道是直觉还是单纯的逃避的借口——我唯一可以确认的是,我真的真的很不喜欢理工科。
这个学期,我给自己的目标很简单,因为刚开始目标很宏大很繁琐,自己搞得很疲惫。今天整理了一下,无非就是:学习,阅读,英语,小红书运营,写文,基金。
这是我必须做的+我喜欢做的+可以给我带来经济独立的,就这么简单。
六月份考四级,备考是按照六级来的,希望考到让自己满意的分数。
最近在减肥,好想吃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可是夏天快来了,不减肥是不行的,只能克制,每天吃减脂餐,晚上跑步。
下午在历史课(很水)看完了《平凡的世界》第二部,感触很大,等到三部都读完了,我一定要洋洋洒洒写一篇读后感发到公众号+豆瓣+知乎上去,最好遇到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讨论。
毕竟是我爸唯一给我强烈推荐的书。
毕竟是我唯一一本读了五遍的书。
今晚去图书馆借了七本书,两本日本文学,川端康成的《雪国》,没有为什么,单纯觉得名字很美,书中的意境一定很不错。另一本是东野圭吾的《假面饭店》,他的悬疑小说我觉得必不可少,换换风格会很不错。还有一本《起风了》,被改编成动漫,貌似很感人,因为作者体弱多病,所以整个温风是苍白的,而动人之处相必也正在这里。还有三本是英文原著——狄更斯的《远大前程》,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以及狄更斯的《雾都孤儿》。其实我也是第一次阅读英文原版,但就像尝试一下,因为最近在背六级词汇,加上打算考Catti,所以小小地体验一下,主要是不希望在我和作者之间隔着译者。
还有一本记不清楚了。
今晚回来,学生干部的工作规划有三个文档,一千多字,编到最后我自己都哭笑不得。说实话不想做了,当初的热情都消却了,党也不想入了——或许是因为我内心深处知道自己只要能毕业就可以回到爸妈身边当老师,所以失去了向上的动力吧。
我越来越想一心一意做自己的事,写文,写随笔,挣钱,剪辑,摄影,旅行,送爸妈礼物……
前几天看到同学在朋友圈里发——还有120天就放假了。
我也很憧憬放假的日子,在熟悉的县城,多么快乐,多么心安。
这个暑假,就要搬进新的房子,目前已经装修的差不多了,我自己还在物色几个小装饰品,幸福感满满。
今天就这样吧,还有一篇小说要在贴吧更新,打工人打工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