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此刻,你的思想已远在九霄云外,神游他乡了。但你的身体仍留在原地。只要你嘴角上扬,微微一笑,或者稍稍摇摇头,其他人会以为你的心同身体一样,还待在原地。
错,你的心已经在其他地方了。在你的沉思中,在你的遐想里,尤其是在你思想的反刍中。你反复思考自己的那些烦恼、忧愁,还有那些盘踞在你脑海中的鸡毛蒜皮的小事。
于是,你的小汽车便信马由缰地开往你常去的地方—你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开车。又于是,你回家后,顺手把钥匙和其他东西放下了,但随后你又想不起把他们放哪儿了:一般情况下是因为你当时走神了。你正在给儿子读故事,但你的思想又飘到别处了,被那些等着自己去做的事情吸走了,就像行尸走肉一样。你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回过神来?
反刍事情就是以不断重复的,循环的,和毫无实际意义的方式,关注于自己面对的问题、场景,和自身状态有关的原因、意义和结果的行为。事实上,当我们反刍事情的时候,那些问题就仿佛是一口热锅,而我们毫无生气地坐在上面:通过不断的反刍,使热锅保持它的温度,甚至使其不断升温。
我们往往很难意识到,自己正在反刍事情,因为我们还以为自己是在思考。反刍并不等于思考:因为它不能给我们带来任何实际的结果。我们在反刍的时候,关注的是问题及其后果,而不是可能付诸实践的解决方法。错误的目标,错误的导向使我们浪费了大把的时间来反复思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可能引起的后果,而不是努力寻找解决之道。反刍带来的是痛苦,而不是解决方法。事实上,反刍是在不断延长使自己烦恼和痛苦的事情的持续时间—哎,这好像这些事情还不够烦似的。反刍会让这些事情不断膨胀,最后扩散到我们整个人生,包括过去:正因为我当时没做“该做的事情”,使得这一切发生了;包括将来:这件事将会导致这个,或者那个结果。
结果,我们本应该在现在做点什么来解决问题,却因此受到了影响。当我们反刍时,就像听一张布满划痕的老唱片,无休无止地重复着相同的一段音乐,而我们却无法把它从唱片机上拿出来,也不能关掉声音,更不能离开房间。
之所以进行这类消极的思考,是因为,我们相信:要解决一个难题,就必须长时间地思考它。而且我们思考得越多,就越可能找到好的解决方法。这种观点并不总是正确的,而且它还会带来另一个问题:在反刍事情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像得了强迫症的一样,进行评价,寻找事情的罪魁祸首—自己或者其他人—将问题视为错误或者过失。这些探究通常是毫无用处,并且十分危险的。
反刍常常与犹豫和无能为力等情感联系在一起。由于反刍事情是令人痛苦的,因此,我们有时,会试着让自己转移注意力,或者变得十分忙碌,以便避开它。但是,作为事件背景的消极心境却没有消失。因此,我们做什么都不正确—既没有生机与活力,也并不真正地思考问题。懂得选择我们需要思考的对象,并对其进行充分的思考:这才是英明之举。不过,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所以,有时,干脆去散散步,游个泳,骑个车,在花园里除除草,或者干些修补家具的小零活,也不失为明智之选。
这么做,总比继续反刍要好,因为后者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不仅如此,这么做还能给我们带来些许积极的情绪,也许还能让我们更接近解决方法。
跑、动、写、说,行动能让我们停止反刍,回到真正的思考上来。啊,是的,我们的脑袋下面是身体呢—它也有发言权。
来源:《静能量 25堂感动欧洲的宁静体验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