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往常一样,下班路上在公车里刷公众号,偶然看到一篇韩大茄的文章,文章讲到一个发生在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大概内容是讲,他的侄子受综艺节目的影响很想去体验一下玻璃栈桥,而作者告诉他说,只要你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完成暑假作业并保证正确率在85%以上,就带他去玩,他侄子也很乖,放弃了一切玩的时间认真写作业,在常人看来,这是一件很普通不过的事情,可一切在另外一个孩子的到来之后被打破了,另一个孩子在饭桌上听说了他们的“玻璃栈桥约定”,但并不同意先做完暑假作业才能去的约定,在地上打滚哭着喊着明天就要去,他的母亲拗不过他,只好答应了。看到这些,作者侄子默默地走进自己的房间,待作者走进去才发现,侄子正伤心地流着眼泪!
其实,看到这个案例,我的内心也很难受,甚至有点儿感同深受。这件事真实的印证了“会哭的孩子有糖吃”这句话,但其中的悲凉恐怕不是那么好解释的。在外人看来,懂事的孩子似乎更讨人喜欢,记得儿时周围的邻居经常会跟我妈说:“你家孩子真懂事,这么小就知道认真学习,哪像我们家那个,一天到晚只知道玩儿。”虽说这句话在某种程度上是在表扬孩子,但不可否认的是,懂事的孩子付出的远比那些只知道玩儿的孩子多得多,有的孩子懂事却失去了孩童时期该有的天真,有些甚至不会感到快乐!他们只有将大人们安排给他的事情做好才能获得吃糖的机会,压抑了自己原本的欲望和想法,小心翼翼地去获得大人们的关心和爱护,却从来不会放肆的哭闹、嚷嚷着要这要那。现在想想,那些懂事的孩子却总是乖的让人心疼!
我从小也是被大人们标榜为懂事、好孩子,但长大之后硬生生变成了太安静、内向等词语的描述语,而且还有很多大人都这样跟我说:你要学着活泼点,开朗点,这样与人沟通才能顺畅些。其实,我知道,这句话本身并没有恶意,甚至可能是善意的提醒,可自己也知道,想要改变并不是这么容易的一件事,我也一直在寻找自己的问题所在:直到我前几天参加了一个读书沙龙活动,活动中学习了一本书,书中的一些观点和批判性的建议启发了我,我才若有所思的醒悟过来。
我知道,造成自己这种性格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从小生活的环境、接受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自己的成长以及爸妈的教育。事到如今,我不会去批判中国的那些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因为中国教育的那些弊端和不足我们都心知肚明,但我们凭借一己之力还很难去改变这样的教育现状,而我今天只是想把自己经历过的、看到过的事例摆出来给大家看看,让大家了解并反思下自己。
听父母说,我在上幼儿园的时候是一个很开朗的女孩子,每天放学回家都要把学校学到的歌唱一遍、舞蹈跳一段给父母看,那时快乐得像个小精灵。可自从上了小学之后,一切慢慢地变了,我慢慢地变得不再那么活泼了,转而换之,大人的眼中不再有看到跳舞时的那种肯定的眼神了,而是换成了“你要懂事”两个字。或许,孩子的懂事对于父母来说是一种省心,别家父母也会投来赞许的目光,但对于那么小的孩子来说,懂事必须学会察言观色,必须学会小心翼翼说话、干事,必须更加努力的学习去取的好成绩来获得父母的赞许和肯定。其实,就我而言,懂事有时甚至是自卑的,因为一旦被大人们冠于懂事的光环,你就不会想到去做一些大胆的事情,就算你做的事情是自认为很好很有想法的一件事,但于大人而言是不务正业的,而你,怕看到老师、父母失望的眼神,你就放弃了,因为你怕头顶上的光环突然就消失不见了,那样你会焦虑、你会不安,我不知道其他人有没有这种感受,但于我而言,却是真实存在过的,可以说是自己深中懂事的“蛊”而不能自拔!
再者就是之前新闻上的一个关于懂事孩子的真实案例:一条关于女演员徐小婷患淋巴癌去世的消息。这是一个年轻的生命,和大多数的90后一样,她努力、勤奋,最重要的事她很孝顺、很懂事,可以说,她是用自己的生命去诠释了古语——百善孝为先。可是,再大的光环于她而言,也比不过一条鲜活的生命。最让我感到痛心的是她去世前发的那条动态:她说,26年好像从来没为自己活过,一直为家里人默默付出,她觉得,去世于她而言是种解脱,看到这些,我不仅心痛,也深深为她感到不值。我并不是说她的孝顺不好,只是觉得新时代的年轻人,要对自己的生命和生活有自己的认识,最起码要学会爱自己,这样疯狂的工作、压榨自己的身体所取得的回报用来孝顺父母,有点儿愚孝,太懂事总是活得太累,而她,却因为懂事而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像之前热播电视剧里的那个让人又爱又恨的樊胜美,对于家人们的不断索取,丝毫没有注意到问题所在,而是一如既往地孝顺、懂事,在大城市艰苦奋斗所攒下的钱都寄回了家里,那么,她艰辛又有谁懂!不管是生活、还是电视剧都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越懂事的孩子越可怜,即使拥有了这个年纪不该有的稳重和踏实,但却少了这个年纪该有的天真和童趣。所以,不管你是成年人还是孩子,你都有理由拥有更多的温暖、任性的机会和活出自己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