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哲人一起思考哲学》,是一本“快乐校园精品读物丛书”。
这是一本介绍中外哲学家、哲学流派和哲学观点的书,但都是浮光掠影,泛泛而谈。
如果你想知晓哲学家的哲学思想,深入解读他们的观点,就不必读这本书。
但书中有六个哲学家的故事,却打动了我。把它们记下来。
1.达摩面壁
达摩,印度人,南朝梁武帝时来到河南嵩山少林寺,在五乳峰中峰的一个天然石洞里,坐禅面壁。
洞内静若无人,万籁俱寂,达摩整日面对石壁,盘膝静坐,双目紧闭,参禅悟道。
达摩入定后,飞鸟停他的肩膀上做起窝来。开定后,他站起身来活动一下四肢,然后继续坐禅面壁。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整整面壁九年。
当他离开石洞的时候,他坐禅面对的那块大石头上,竟然留下了一个达摩面壁的影象。
后来,人们把这块石头称为达摩面壁影石,把这个天然石洞称为达摩面壁洞。
九年的面壁静思,造就了一位禅宗大师,达摩终成禅宗的创始人,被称为“达摩祖师”。
2.死前不忘还鸡
公元前399年,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被指控为有罪,定为死刑。
他的朋友克里同多次劝他远走高飞,但他不为所动。
按照雅典的法律规定,苏格拉底也可以请求宽恕,但这就等于承认自己有罪,苏格拉底不愿意这样做。
苏格拉底以身殉道,甘愿受死。
苏格拉底说:“我宁愿选择死,也不愿卑膝地乞求比死还坏得多的苟且偷生。”
苏格拉底在执行死刑前,对好朋友克里同说:“我还欠医神阿斯克勒皮俄斯一只公鸡,请不要忘了,帮我还给他。”
苏格拉底虽死,他的故事、思想和精神永世流传。
3.住在木桶里
狄奥根尼,是古希腊哲学流派犬儒主义的代表人物。
据说,他住在一个木桶里,以行乞为生,甚至高呼“像狗一样活着”。他主张清心寡欲,鄙弃荣华富贵,号召人们过简朴自然的生活。
有一次,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拜访狄奥根尼,问他:“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我可以满足你。”
狄奥根尼回答:“我什么也不要。我现在只需要你走开,别挡住我的阳光。”
亚历山大知趣地离开了。他很有感悟地对随从们说:“我要不是亚历山大,就去做狄奥根尼!”
狄奥根尼,像狗一样生活,却像太阳一样自由和光明。
4.磨镜为生
斯宾诺莎,著名的荷兰哲学家,近代西方哲学三大理性主义者之一。
他曾接受宗教典籍和笛卡尔等人的著作,逐渐与正统神学发生分歧,犹太教会把他逐出教门,他的家人和朋友也与他断绝了关系。
24岁的斯宾诺莎毫不畏惧,泰然自若。
此后,他长期居住在莱因斯堡村,靠磨镜片为生。他白天一丝不苟的磨镜,晚上不停地思考哲学问题。
在那里,他的影响日渐深远,引起了世人的瞩目。
有人提出要接济他,他谢绝了。海德堡大学邀请他担任哲学教授,他也没同意。
有人劝他,只要他的著作在出版时,声明是献给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就可以得到终生养老金。
斯宾诺莎回绝道:“我只将我的著作献给真理。”
他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不愿仰人鼻息,过着隐居漂泊的生活,这也最终成就了他。
5.诗意的坐牢
罗素,英国哲学家,世界和平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
50岁的时候,罗素因发表在反征兵同盟组织《民友》上的一篇文章,被判处六个月的监禁。
他坐着出租车来到布列斯顿监狱,为自己失去一次坐囚车的体验而感到非常遗憾。
罗素达观乐天,一点也不忧虑悲哀。他把囚室的桌椅床铺布置的整齐干净,把每一天都过得诗意盎然,有条不紊。
他依然读书写作。每天4小时写作哲学,4小时阅读哲学书籍,4小时泛读其他书籍。
他写信请朋友探监时带一只猩猩来,想试验一下把动物放在囚室中是什么状况。
他把坐牢当成一种“激动人心的漫游”,说:“我是自由的,世界也将是自由的。”
监狱囚禁的只是肉体,而罗素自由的心灵却飘飘若仙。
6.不要婚姻的爱情
萨特是法国哲学家,存在主义大师。
他与波芙娃缔造了一种特殊的爱情关系:只爱对方,却不要婚姻。
萨特和波芙娃在巴黎大学里相遇,两人一见钟情,彼此吸引,难舍难分。但他们在一起,不是为了婚姻,仅仅是因为爱。
萨特和波芙娃都深深爱着对方,却不同意结婚。
在他们看来,结婚只是法律上的手续和形式,无需为了迎合这种外在的形式办手续,重要的是两个人之间的感情。
他们都把对方当作“是自己的一面镜子”,心心相印,亲密相处,最终没有建立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家”。
他们没有婚姻,却终生相爱,白头偕老,同甘共苦。
他们的爱,是世间最纯净的爱,没有婚姻的约束,却清澈无比。
2019.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