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到来,意味春节的结束。在老家的年是要到正月十五才算过完的。老家的元宵节非常热闹,这个时候,家家户户早已开始杀鸡、祭祖、放鞭炮了。坐在办公室没有感觉到一点元宵的气氛,微信群也出奇的安静。
2018的春节,在老家只呆了八天,来回的路途却花了差不多三天。千里迢迢、长途跋涉成为很多出门在外的人不回家过年的理由。
昨天,无意观看了电影《飞越老人院》,养老院的院长给老人的儿子算了这样一笔账:我们假定他们还能活20年,以我来说,我每年只有春节那几天能回家,其实也就五、六天。但是,每天真正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也就两三个小时,五六天是十几个小时,二十年是二百多个小时,也就只有十几天。想想觉得真恐怖!
父母慢慢变老,他不再注意你飞得有多高,走得有多远。他们更想你能给他们多点陪伴的时间。
《爸爸去哪儿》,陈小春给Jasper的信里说,以后结婚了,也要每天回来吃饭,即使不能每天回来,也要每个星期回家,一定要多回来看看你的爸爸妈妈、公公婆婆。今年孩子的爷爷奶奶没有回家过年,初五带着孩子去老家给孩子的老奶奶拜年,老人家70多岁了,随着儿孙们在城里安家立业,身边一起生活的亲人越来越少,在团聚的节日未免有些孤独。在姑姑家分别的时候,老人拉着我的手说,谢谢!明年过年也要回来哈,明年回来过年吧。初六回到妈家,80岁高龄的外婆又张罗要给我们做一顿饭。这顿饭,每年春节她一定要做的。用她的话说:你们从外面回来一趟不容易,吃了我的饭,我才心安。我们也就不再推辞。老人就是这样“固执”,“固执”到给她的钱也要偷偷塞回给我们。突然就觉得,三天的行程,只为一周的陪伴是值得的。
看完电影,问老公以后养老怎么办呢。老公很坦然。
“去养老院是个不错的选择啊,以后就自己照顾自己”
“要是我们没有能力照顾自己呢?要知道,我们不会一直这样啊”
“所以,从现在开始就要加强锻炼啊,把身体锻炼好!”
想想也是,生命传承不就是这样吗,我们慢慢读懂父母,也要学会理解子女。与其要求他们,不如做好自己。对于儿子,我不会刻意跟他说“孝”,也不会刻意教育他以后要怎样对我们。在他弱小的时候,我们努力做好父母。待他长大,一定也会是个好儿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