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上了年纪的教授给我们讲课,他十分不解:“你们这代人有什么不满意的?这个时代难道不好吗?”
是的,对于一些人来说,这是个很好的时代,但不是所有人。
就像1962年,对于一些人来说,那是个很好的时代,但被视作异类和外人的人除外。这部分被排斥在主流之外的人并没有做危害社会的事,他们和所有人一样,勤勤恳恳工作,踏踏实实生活,可他们是黑人,是异乡人,是同性恋,是孤儿,是哑女,也许还是异种人。
《水形物语》将这些挣扎在社会边缘的人安排在一起,各自孤独,却彼此拯救。
如题所言,故事围绕着水铺陈开来。哑女伊莱莎从沙发上起来,拿下眼罩,开始一天的生活——做晨洁,煮鸡蛋,拿着食物推开隔壁画家的门,边聊天,边盯着电视,然后照着刚刚电视里表演的舞步,一路踢踏着下楼,有时,还会收到楼下影院老板“赠送”的电影票。
周而复始的枯燥生活并非全是荧幕呈现出来的水蓝的冷色调。
伊莱莎只是不能讲话而已。
她看得见。商店橱窗的鞋架上放置的红色高跟鞋,她会隔着玻璃一遍一遍地抚摸,眼里闪着渴望的光芒。
她听得见。每天坐公交,她会把头上的帽子拿下,耳朵隔着帽子,透过车窗,听街上熙熙攘攘的吵闹。
她有朋友。黑人同事瑟达每天帮她占位签到,画家吉尔斯会带她去吃“美味”的派,然后坐在沙发上踩着欢快的舞步。
有天,巨大的水箱运来了一个实验品,伊莱莎想看清楚却被赶了出去。直到操作这项实验的博士突然被攻击,她才有机会走近这个实验品。
这是个两栖人,据说是亚马逊流域的神。伊莱莎不懂这些,她只知道,自己遇到了一个像自己一样听得到但不会说话的人。
“当他看向我时,他看着我的方式,他并不觉得我缺少什么,也不会觉得我是不完整的。”
就像喜欢可以跨越年龄和种族一样,孤独也可以战胜一切,让两个不同的灵魂相依为命。
尤其在危机面前,这种因为孤独而建立起来的深情,让伊莱莎决定帮助两栖人“越狱”。
逃亡成功后的每一天,他们都依偎在一起。伊莱莎甚至将浴室门堵住,忘记了自己住在老旧易漏水的房间的事实,和两栖人在注满水的浴室里拥抱、起舞。
画家吉尔斯看到决堤的水,猛拉开门,在水倾泻而出后,入眼的是一幅温馨甜蜜的画面——两栖人身上闪着微蓝的磷光,伊莱莎紧紧抱着他,一脸幸福。
在这世界上,每个人所孤独的事会有所不同,但每个人都很孤独的现实无可撼动。
吉尔斯对着两栖人自言自语,“我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只能认出自己的这对瞳孔,长在这张苍老的脸上。你知道吗?有时我觉得自己生不逢时,也许我俩都是文物。”
实在是有太多孤独的人了,以致于他们有大把时间和自己相处,每天在观察自己上花着时间,却不曾试着与同样孤独的人一起生活。
这只是因为大多数人只能忍受自己的孤独,却无法接受别人的孤独。
伊莱莎真的很不同,她选择与一样孤独的人拥抱、相爱,这个拥抱大于爱情本身,温柔得像水围绕。
独自忍受孤独,不如伸手拥抱孤独。
这不仅是在拥抱爱情,还在拥抱你自己。
对孤独的人来说,在生活中再增加一份孤独是一时难以接受的事。
吉尔斯一觉醒来,发现两栖人不在浴缸里,便四处找起来,推开门便发现“血腥”的场面,他失声尖叫,反而吓到了对方,导致两栖人在逃离时被划伤了的手臂。
事后,两栖人带着悔意蹲在吉尔斯面前,伸出手摸了摸他受伤的手臂和日渐稀疏的头。
一开始,吉尔斯一脸不乐意,可第二天醒来,他发现自己的头发重新生长,前一天受伤的手臂已经痊愈。
是童话无疑了。
只有在童话中,时间这条河流不仅承载着过去,还能回到过去。
比如,影片最后,伊莱莎前一秒中弹而亡,后一秒在水中被两栖人赋予新生。
但即使不是童话,我们也有理由相信,者拥抱孤独都不是难事,生活的逐渐起色都是从改变原有的格局开始的。
太宰治在《人间失格》里写道:“我不相信神的宠爱,而只相信神的惩罚。”
人间匆匆,人各有性。面对孤独,有人满心绝望地任由时间催老,像叶藏生不如死般苟延残喘,有人却选择垫脚触碰阳光,像吉尔斯依然坚持画画,对爱情仍旧向往。
久处孤独之中的人,很少会像伊莱莎一样勇敢,选择去拯救相同境遇的人。
深陷孤独的泥潭,只会让人越来越自闭,越来越不相信生活还会有神出现的奇迹。
这世界没有神,我们自己就是自己的神。
撕去《水形物语》中人物的身份标签,我更愿意相信里面的每个人都是彼此的镜子,他们在对方身上找到了自己孤独的影子,如果你去正视他,去拯救他,去拥抱他,那么你会得到神的宠爱,这是自己的宠爱。
导演托罗说:“我创造这个‘水人’,就是用来表达这样的一种事物——你也许会觉得他美好而神圣,也许会觉得他可怕,关键是看你是个什么人。”
我们都是游走在人间的孤独的灵魂,当有幸遇见另一个相似的人时,千万别因为身上散发着相同的气息而感到可怕。
我们能通过别人看到孤独的自己是多么不容易,去拥抱他吧,拥抱这世界的另一个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