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是庄严,神圣,幸福,充满激情的时刻。这一刻即是记录一个人,一件事美好的开始,也能让人或事之间关糸得到升华。
我本人是个非常朴素,务实之人,可能跟个人的性格,当时现状有关,并不在意什么“仪式,当人活四十之际,失去很多之时,我发现自己大错特错。比如:为了节省,就有了即没婚戒又没婚礼仪式的婚姻。继而不论什么结婚纪念日呀,双方的生日呀…都草草而过,生活淡得不想喝水,平静得像一面镜子,剩下的只有真实了,看到的都是对方悬挂在胸骨前的怦怦跳动的心脏了,赤裸裸,血淋淋的,那么直观,那么残忍,最后只能落荒而逃。
其实“仪式”讲白了只是一句动人的话语,一件用爱抚过的小礼物而己。经济条件再不好,婚戒可以是塑料的,礼物可以是一枝鲜花呀。在真爱面前,价格就等于价值,相信任谁都能做到。现在想想那些套路的韩剧中草编的戒指,绢制的玫瑰花,弄虚做假的小礼品…真的一点也不幼稚,即不低俗也不可笑,只是给平淡的生活湖水中投下一颗小石子,激起一点点小涟漪而己。所以生活不能只有主食,填饱胃肠,那只是医学上,生理学上的活着。生活需要调味品,索然无味的白米饭偶尔加点用爱调制的酱料,可能都回味幽长一阵子。
在日常生活中哪有那么多大事,即不能天天生孩孑,也不能日日买房子;即不能天天决策国家事物,也不能日日拍板工作方向…都是小事,小的连提都不想提,就像一片纸屑掉到了地上,连回弹都无力,就像一滴水溅到地板上,只要拿抺布擦掉就好了。
我们都是平凡之家,那么,这些小“仪式"就有了说不出的重要意义:如果男女之间没有原则上的过错,婚礼仪式可以让夫妻重温美好,重现记忆,重新整理那理不清,剪不断的思绪,弱化之间的小隔阂,小磨摈。
我们都是庸俗之人,躲不开生活的羁绊,绕不开生活中的干涸,这些小“仪式”就会像一把小剪刀暂时剪开羁绊,就会像一杯清水挽救了干涸。平凡的生活就会云开,就会月明。
所以平时我就教会我的孩子重视这些小“仪式”。有一次她回来说:妈妈,我家的润喉糖在哪?我要拿一块,包得漂亮点儿送给童老师(语文老师)。因为童老师嗓子哑了,说不出话,用小蜜蜂(话筒)都不行。这一件小事儿就能提高孩子的情商,让她知道,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关心别人,爱别人。智高看天赋,情商完全要自悟。不管我的经济多有限,每年她的生日,我都会让她挑一个自己喜欢的,别致的蛋糕和同学,朋友们分享。会准备一份她期待己久的,包装精美的礼物送给她。让她从心底感受到爱与被爱的美好。同学,朋友的生日(只要被邀)也尽量让她参加,让她懂得怎样与别人交往。
生活中的小“仪式”也能让孩子感受到爱,父母中任何一方的生日,稍微改动下,有点小变化:一顿用过心的饭菜,一根蜡烛,一束鲜花…都是爱的展现,孩子势必会读懂父母的情,她的心理会被洋溢的幸福填满,试问她怎么会不满足,不快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