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隐居闭关,并发愿一步一拜朝圣鸡足山。在一步一拜的朝山归来中,有缘和一位出家师父沟通交流佛法,尝试了解佛法的甚深智慧。领悟到佛法、易经、道学、儒家传统文化之间,很多道理都是互融互通的,究竟而言,都是关于这个宇宙万法的真理,也是关于我们自心的秘密。
以佛学的观点,万法唯心造,境由心生,外在山河大地如梦如幻显现,但究其自性,却是依缘而起,其性本空,实为显空不二。空性不是什么都没有,空性之中有显现,但显现也不是如显现般实有,而是显现的本质是空性,就如水中月、镜中花一般。显空不二是宇宙的真理实相。
而易经中的无极生太极(两仪),太极生四象,四象演八卦,八八六十四卦.......种种奥秘和佛法所诠释的显空不二有相似之处,又和道家老子《道德经·上篇》中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相融通。无极即道,最究竟的道也可以说就是佛智。
不管是易经,还是佛家、道家、儒家思想,都是一种文化,不等于宗教。易学由伏羲、文王、孔子所传,佛法由印度释迦族乔达摩·悉达多太子六年苦修成就(世人尊称为佛,即觉悟者)后,于四十多年中讲经说法教化世人,其弟子在佛涅槃后将其所讲结集成文而后流传于世,道法始于老子,而儒学始创于孔子。
先说易经,在远古时期,先圣伏羲经常仰首观望日月星辰天象变化,低头查看山川泽壑的形态,并时常注意鸟兽动物的皮毛文彩,以及千姿百态而又各得其宜的自然奥秘。它近到取象于人的一身,远的取象于宇宙万物,孜孜不倦地追求,将观察所得结合自己的体验,并融会贯通神明的德性,参悟天地的化育,终于悟到了以八卦类比万物的奥秘。
由于八卦是古代先圣先贤从天地万物的形象与变化中总结出来的,反映了全宇宙的自然规律,所以它能够使人从中得到启示。细研八卦,其实只有四象(春夏秋冬)→太极(两仪) →无极(一个圆点),除此外什么都没有,但又什么都在其中。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远取诸物,近取诸身,但无论怎样繁复演化,大道至简,最后都归于无极,归于道。
次看佛法,同样,佛法也是一种文化,不等于宗教。佛就是觉悟者,是通过修行亲自证悟到了万法实相的智者。佛陀是大医王,专医众生由贪、嗔、痴引发的种种心灵疾病,让众生通过佛法的正见(无常、苦、空、无我)来医疗心病而启开人生幸福的大门。佛说众生皆具至纯至善的佛性,只要肯转心向内,将自私自利的种种负面情绪和心念转化为唯一利他的慈悲心、菩提心,一念转换,就可以开启自心的智慧觉性,从此走上自觉觉他、利益众生、服务众生的道路。
而所谓成就佛果,也就是圆满获得了大智、大悲、大力来服务众生的无碍能力,能暂时和究竟地对众生做利益。与凡夫殚精竭虑只想谋求自身利益的思维方式不同,佛的思维模式就是一心一意、勤勤恳恳、心甘情愿地去利他,暂时来讲,帮助众生圆满人天福报,究竟而言,启发众生的智慧,让众生也成为与佛无二无别的觉悟智者。
这个觉悟,其实也就是要体悟到自己的心性,而关于心性的启悟,禅宗的很多故事公案里都有精彩的记录,大家也大多耳熟能详,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个有趣的“一屁而悟”的故事。
照片中左侧的是故事主人公涅滇秋林仁波切(三世秋吉林巴),秋林仁波切于1974年圆寂并已转世。
涅滇秋林(秋林仁波切于1974年圆寂并已转世)是19世纪岩藏取宝者秋吉林巴的转世,年轻时,涅滇秋林就像许多转世喇嘛一样早熟,对自己的学识和聪明才智非常骄傲。当时他正直接跟随东藏最伟大的上师之一蒋扬钦哲仁波切(也称秋吉罗卓)学习和修行。
一次,充满骄气的涅滇秋林决定骑马去圣地拉萨,那纯粹是为了和有学问的格鲁巴格西以及辩论师们一较高下,他要露两手给他们看看。
他开始为长途旅程做准备。涅滇秋林正式向上师提出前往拉萨的申请,并希望上师能为他进行出发前进行必不可少的加持。出乎意料,蒋扬钦哲告诉年轻的秋林:“去拉萨很好,不过还得再等几天。”
几天后,蒋扬钦哲举行了一场重要的金刚乘灌顶。秋林那天凑巧肚子胀痛得厉害,但由于站在一排尊贵的喇嘛和大修行者中间,他还必须竭力保持着自己的优雅和高傲。
满头银发的蒋扬钦哲仁波切向那排喇嘛与活佛们走过来,仍然像往常一样威严,走到秋林面前时,他把金色神圣的灌顶宝瓶放在年轻的秋林头上加持。可是转眼间,大家就大吃了一惊——蒋扬钦哲突然狠狠踢了涅滇秋林小腹一脚。
秋林本来就肚子胀气,疼得厉害,这下挨了一脚,终于控制不住,放了一个极响的屁——这在寺院里可是极不礼貌的,更别说当着这么多大修行者的面。年轻的秋林羞愧得无地自容。
蒋扬钦哲仁波切伸出右手食指,指着面红耳赤的年轻活佛,大声喝道:“就是那个!”
刹那间,涅滇秋林脱去了所有的伪饰和矫情,没有了世俗观念的造作。他突然从迷惑如梦幻、二元对立的存在中觉醒,而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
秋林仁波切后来在追忆这段故事时,告诉人们,从那时起,他就不曾失去那深邃的觉悟。当然,那一次他没有去拉萨参加公开辩论,因为他再也不需要对任何人证明任何事情。
这个故事开始时让我捧腹大笑,但随后不禁也让我想问:“那个躁动不安的心,究竟在哪里?”
佛法是一门关于心灵的科学,是关于开启自心秘密的教授和体验。藏传佛教所提的大圆满、大手印以及汉传佛教禅宗所讲的“明心见性”,其实都是在讲心的本来面目,讲显空不二。而能真实了悟心性,又必须是以智慧和福德都修集圆满为前提。
古德说: 开悟得有“七朝天子福,九代状元才”,可见,不容易。而所谓 “天子之福”,并不是皇宫内院、歌舞笙宵,而是天子有机会和有能力为万众黎明百姓服务之福,平时我们想帮助身边的几个人都显得异常艰难,但如果作为天子,那就不只是帮助几个人,而是服务一国之民,一世界之民了,而且做起来也不会象小人物那样举步维艰。所以,能为众生服务,实为大福报。再看状元之才。一朝状元,也是要利用其才上辅君王朝政,下服务百姓。所以,无论是福是智,终究是要以利益众生和社会为目的,若有机会和能力这样精勤去做,自然会累积大福德大智慧。
上面说了开悟不容易,那么,有没有办法呢?答案是 “有”,当通过闻思佛法,明白人无我、法无我的道理,再通过次第修行,就能渐渐了悟这一颗烦恼心的真实面目,那时,内心狂念顿歇,才能真实感受到心灵的自由而获得大自在。
所以,有智慧的人当以大智大勇看清世间种种幻相,转而反观自心,去寻求内在无上的寂静、清凉。
再看道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中国哲学之父,他的经典之作《道德经》仅有五千字,却给世人留下了丰富的哲理宝藏,构造了朴素、自然、豁达、飘逸的宇宙观、人生观和方法论的宏大框架,蕴含着丰富、精妙的人类智慧。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上篇起首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讲述了宇宙的根本,道出了天地万物变化的玄机和阴阳变幻的玄始。老子说:大道是不可讲述的,能讲出来的都不是那个最根本、最本质、最至、最永、最深刻却也是最简单的道:那种至上的本质,也是不好称谓,不好命名及找不到最适宜的概括,真正最高的本质以语言、文字、概念难以言说。故“不可说,不可说”。
老子为我们讲述了“道”的微妙以及“无”和“有”的真意,朱子曾经说过:“道像路一样,是人们所共同拥有的”,所有天地万物都在遵循的规范就是道。以下我们就一同来浅显地探讨一下关于“道”吧。
道是天地固有之理,在天地生成之前,这个“道”就存在浩瀚的宇宙之中了。所有天体的运动与变化,都有“道”的迹象可寻,在这里“道”所呈现的这一规律,就是我们现在经常说的自然规律。当天地形成之后,“道”这种规律就自然存在于世间万物的生辰、活动、变化以至灭亡之中了。“道”在天地未分之前就一直存在着,天地形成之后仍然存在并能被我们意识感觉到,虽然我们无法看见或听见它,但是我们相信它的存在,并且依旧按照道的规律和轨迹行走着。
但是,要想认识大道的真谛,人类需要一个概念性的词语来体现或解释。这就是“无为” 和“有为”所承载的状态, “无”和“有”都来自于“道”,是道的体和用,也就是一个道的不同的两个侧面。
“无”,是“道”的体,表示如虚空一般不住的境界,是大道的存在方式;“有”是 “道”的用,是从“无”中以因、缘而衍生出来的,它代表的是一种孕育万物生机的能力和状态。如果我们要认清宇宙和自然这种大规律,只有尝试从“无”或“有”这两个侧面去探索,才会相似了解大道的本质。
“无”是有的无, “有”是无的有,这就是“道”。以此看来,道家的“道”和佛家的“显空不二”以及易学中的“无极”,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以上是新春闭关期间,畅游在易、释、儒、道智慧海洋里而感悟到的一滴小水珠,并有感而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粗见浅识。想借用佛陀曾提醒的一句话:“依法不依人”,希望读者不要因为我的浅见而低估了易经、佛法、道家思想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如果文中出现错误与矛盾,全属我个人的过失,望各位同道善加斧正,随喜交流。
本文原创作者:海平先生
本文选自海平先生所著书籍《现代易经风水实战精选集——卦象八字篇》,转发或者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否则视为侵权,本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有任何问题或寻求和合作,请咨询联系:
微信公众号:皇家风水
联系人:唐闻
座机电话:0871—63186344
电子邮箱:11412440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