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一则“美国老爸陪孩子写作业气到飙中文”的新闻上了热搜。美国老爸辅导7岁的女儿写作业时,急得拍桌子大喊:“克洗(快写)呀!”。
近年来,不提作业岁月静好,一提作业鸡飞狗跳的新闻屡见不鲜。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我们明明给孩子很多爱,为什么孩子还是没有成长为我们期待的那样子?
《良好家教十诫》这本书为我们的思考指引了一点方向,作者迪迪埃普勒是心理学博士,临床心理医生,对教育问题有很多研究。
20世纪,人们普遍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等教育信条,对孩子非常严厉,只需给予他们生活上必要的照顾就可以了,很少尊重孩子的独特性。
如今,父母们从多方面去学习如何爱孩子,似乎更懂教育了。但孩子的问题却也不见得就少了。
普勒根据自己多年的治疗经验,给我们提供了良好家教十诫,我把它们简单分为四个方面:
1、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胡乱分析心理
有个朋友的小孩去上幼儿园,第二天老师跟她反应,小孩说话时眼睛不怎么看人。她开始担心,回家彻夜百度,怀疑自己孩子是自闭症,非常焦虑,导致家里气氛有些紧张。
一些培训机构看中家长重视教育的心思,使用一些不成熟不科学的所谓“心理学知识”误导家长,试图帮助家长分析孩子的心理和行为,扬言一定要找出孩子的行为背后的原因。
普勒提倡的“黄金法则”是:在试图赋予儿童行为某一意义之前,请认真考虑他日常的实际生活,实际境况。
回归到实际境况,我跟朋友说,也许你的孩子只是因为环境不熟悉,老师不认识,同学没见过,所以对话的时候不太敢直视对方。每个人都有自我保护的本能,当他不能确定对方是“好人”还是“坏人”时,这种表现是非常正常的。
2、不要过度吹捧与激励,要让孩子提升。
自从宣扬鼓励性教育后,“你很棒”、“你是最优秀的”,这些语句就经常挂在家长口里,似乎只要使劲夸,小孩就能像夸的那样优秀。
但这样夸出来的孩子往往表现出一种自我的过度膨胀,因为他觉得自己就是最好的。
这就可能出现精神分析学家威尼科特所说的“假自我”:构建于虚假评估之上的虚假人格。这种评估中不存在任何批评和负面评价。
过度激励的另一种表现是父母的期待与孩子的真实能力之间的差距。
热播电视剧《小欢喜》中,童文洁一度不同意儿子方一凡参加艺考,认为艺考难度很大,忽视了方一凡对舞蹈的喜欢和在这方面的潜能。一味激励他在文化课上做努力,模拟考的成绩只能一次次让她失望。最后参加艺考的成功恰恰证明了应该尊重孩子身上的潜能,找到他的兴趣点,因为只有在这些方面他才能体现出自我的价值。
我们认可孩子优秀的品质,让他在自己的潜能点上有所发挥。但是也要承认他身上真实存在的缺点,并教他学会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改善自己的不足。
3、不过度保护孩子
父母都希望尽量给孩子提供优沃的生活条件,为孩子的成长路上扫除障碍,但要警惕过度保护孩子。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们终究要自己面对社会。如果从小被过度保护,容易出现几个问题:
第一,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不足。
第二,因这种生活能力不足导致的自信心下降,无法应对生活的挫折时的无力感,会让他一再退缩,最终不敢面对。
第三,孩子一直长不大,认为外面世界是有困难和挫折的,但是爸妈会帮我搞定的。
第四,如果父母为了舒缓孩子的心理,而将一切问题归咎于外界。孩子将会形成外归因的性格,而不思考自身的原因。
前阵子,日本76岁老人杀了自己的儿子,网友却出奇地表示理解。他的儿子年过四十,却不工作,一直在家啃老,
还理直气壮的认为:
“父母生了他,就应该照顾他到死去的那天…”
经常在游戏中炫富、辱骂他人,更可怕的是他多次表示,想要亲手杀了自己的母亲…
我们要保护孩子,让他可以发挥自己的个性,但也要鼓励孩子直面挫折,学习接受和应对生活的难题。
4、对抗与惩罚孩子,用积极心态面对未来
随着“小公主”、“小皇帝”们的出现,很多家长也意识到要适当地对抗与惩罚孩子。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老师也主张对孩子要有对抗性教育。
“如果孩子的要求不现实,父母应当毫不犹豫地说“不”。我要说的是,这并不容易做到,但只有这样才能打破时时膨胀的“无法无天”,因为孩子天生想要现实屈从于自己的欲望。”
然而,与孩子的对抗与惩罚不是简单的“打屁股”、“扇耳光”,这样可能在短时间内是有效的,但长远看来,并不是好的办法。
在对抗与惩罚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确立事前规则与权威;
坚持对抗,关于打消孩子迫不及待的需求;
控制自己的情绪,免受愤怒的影响;
保持积极的心态,教育孩子任重道远。
普勒说,爱和挫折,没有爱的挫折,是专制蛮横;没有挫折的爱,是纵容放任。
无论对孩子的爱有多深切,也要回归理性,给孩子有爱的合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