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天来了,麦子熟了(童年篇前部)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早晨,爸爸说,老家的麦子该熟了,再有两三天就能收割了。

麦天要来了,

又到一年割麦季。

我曾经无数次怀疑,我上学所有的动力都是来自麦天那火热毒辣的太阳,无边无际的麦浪和挥之不尽的汗水。

可是,当我真正翻开心底记忆的篇章,

所有回忆里藏着的麦天却一个个变了颜色。。。

那年,我六岁。。。

刚刚开始了小学生涯,生活里什么都是新奇。

那时候的小学是有麦假的。

乡村小学的老师既是一帮孩子的师长,也是一个家庭的重劳力。

麦天老师要回家收割麦子,孩子们的假期也就来了。

假期,作业自然是少不了的。

除了书本作业,额外的还要有拾麦子的劳动作业。

我通常是到十点左右在家写了一通作业后,匆忙跑往地里放风。

镰刀我还挥不动,捡麦穗这活我倒挺在行。

沿着割过的麦陇,挎个竹篮,就开始捡麦穗了。

家乡那时候还没有收割机,麦子全凭人力一镰刀一镰刀的割倒再装车。

大人们弓着腰不停地挥着镰刀,

只有小憩时才会顾上逗我几下,

“快过来,这边有一大穗”

“那边也有一大穗”,

于是我便被指挥得像只蝴蝶一样在田垄上左飞右飞。。。

村里的大路上也有很多从拉麦子的车子上落下的麦穗,

约着小伙伴将路边掉落的麦子也一穗穗捡起,

那种收获的喜悦融合着颗粒归仓的快意瞬间就充盈心头。

那年,我七岁。。。

自我感觉不再是拉着妈妈衣角躲在身后偷窥的小屁孩儿了,

布谷声声的麦天,在家看书写作业太无趣了,

我也要拿起镰刀到地里割麦子,

可是麦子怎么不听我的话啊,

麦秆不是留的太高,就是被我连根拔起,

一上午的功夫,地头的一小块麦子我也没有割完。

太阳公公也和我过不去,

眼前总是亮晶晶白花花一片,

一望无际的麦田里找不到一块绿荫,

空气也似乎凝固了,

只有额头冒出的汗珠不停往下淌,

辣了我的眼睛,

我揉揉眼睛,舔了下干瘪的嘴唇,一股咸咸涩涩的味道。

我负气地再次挥起镰刀,

镰刀却扎进了我的脚面,

小股鲜血汩汩往外流,

身体的各种憋屈加上成事不足的懊丧,

我哇地一声便大哭起来。

尽管劳累了一上午,爸爸还是赶快把我抱起,匆忙去看医生。

那年的麦假尤其的长,

天热引起伤口化脓感染,

小半个月我竟不能自主走路,

但妈妈可以天天陪着我,这倒让我有一丝小窃喜。

麦假过后一周我才能上学,接着就迎来了考试,

妈妈很担心耽误了一周的课程能否跟得上,

成绩出来,没想到我竟考了全班第二名,

我又自豪起来。

那年,我八岁。。。

麦天最热闹的就是家乡的麦场。

麦子收割后要放到麦场里碾场脱粒,然后扬场去壳去尘,

那时候村里每家每户都要有自家的麦场,

一个生产队的麦场又差不多连在一起,就是大麦场。

麦天要趁天割麦,

上午收割的麦子,下午一般要碾场去壳,晾晒。

遇到天气突变,要赶紧装袋储藏。

前几天还觉得添乱的孩子们,在麦场就派上大用场了,

会扫麦子,张袋子,也会装麦子,

在大人的夸奖下,

我张袋子的功夫和装麦子的速度都是突飞猛进。

在麦场上,家家户户都互帮互助,

待夕阳西下,

麦场上所有户家的工作都收尾完工,

大人们就可以回家吃饭了,

村头也似乎飘来一股脂油烙馍的香味。

麦天的夜晚到来了,

晚饭后的孩子们围着麦秸垛玩起捉迷藏来,

嬉笑打骂声和着四周的虫吟蛙鸣,

是一场生动的天籁重奏曲。

夜深了,

铺一苓凉席在麦场上,

望着漫天的繁星,

伴着徐徐的夏风,

听大人们唠叨着家长里短的故事,

梦境里都是麦子熟了的味道。

                        (未完待续)

                         

                                  2020年麦天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