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一个智慧的地狱,也比一个愚昧的天堂好些”,“人类的第一种饥饿就是无知”,“不知道自己的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等等等等。纵观人类文明,千百年来无数哲学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证明着“智慧”和“无知”这俩个不同的词汇,其中不乏缺少一些哲学大拿根据社会思想、人格品性、人文习惯证实着智慧一词是无比崇高的,无知一词是丑陋而又不堪的,并且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那我们不如仔细想想,世间没有绝对的对与错。那么在使用的方法和地点的选择上,是不是有着不一样的选择呢?
什么是智慧,智慧就是集各种能力为一身的一种能力。比如说明辨是非,判断分析,理解记忆,对人文历史的感知等等等等。如果我们将这种智慧运用在不同的场景,那么他们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比如说在亚瑟柯南道尔的笔下,夏洛克福尔摩斯就运用了他的智慧,他的分析,他的判断去分析了每一件案情的经过发展,从而使罪恶最终受到了制裁。在这本书中华生医生也曾对这种智慧感受到了疑惑,如果不将这种智慧分析放在破案和推理上,那么可想而知这将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我们不妨大胆猜测一下,如果将这种智慧放在犯罪的路上,那么是不是有可能真正的出现一种完美的犯罪。这无疑是一种非常可怕的智慧。智慧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光可以用在探案上,比如某个武器的发明者,如果这种武器是为了保护自身保护弱小,那么这种智慧我们可以认为它是崇高的,值得尊敬的。如果这种武器用来侵略或者掠夺他人的家园,那还可以说这种智慧是真正的崇高吗?不,这绝不能说是崇高的。简单来说,智慧的应用完全取决于人自身的出发点。对自身,对社会,对人类的文明产生了一些质的飞跃的智慧,对人类文明而言,那就是天堂。
在前面我们简单分析了一下智慧。在使用方法上智慧有好有坏,完全出于人的意志。那无知是不是也存在一个这样一种可供大家分析的方法。没有。但凡不是罪大恶极的,缺乏人性的人。没有人不想拥有智慧。远离无知,拥抱智慧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渴望的愿望。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这种渴望。但是无知不代表无情,也有很多善良的人没有读过书,没有经历过系统的学习,但是依然知道回馈社会,回馈国家。这种无知不能说它是丑陋的可怕的,他们只是没有办法,没有能力去接受这种学习。这很可悲,但这是一种现实。最可怕的是那种没有人性且无知的人。偷猎者生活在森林,走私者生活在山里或海里,城市腐化人因而使人变得凶残,山林和海洋使的人变得粗野,激发野性一般不摧毁人性。这些都是无知造成的后果。这就是智慧在逐斥并无可挽回的遗弃一个有思想的生灵。在悲惨世界一书中,主角为了生存却判处了19年。为了生存而犯下的过错,却被无知判处了这么重的刑罚。迂腐的人上位而欺负一些手无寸铁的无知百姓。虽然这是1796年的事,但我们仍应该以此为戒。当权者无知危害的是一个国家,百姓无知危害的是一个国家的根基,这无疑是非常可怕的事情。黑夜期待光明,通过暮色的长廊,长廊的尽头是无尽的智慧。
我们真正应该审判的不应该是智慧,而应该是人性。虽然说人性经不起考验,但我仍坚信“人性本善”。智慧拥有一个好的出发点,无知拥有一个好的出发点,最终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对国家,对社会,对人类的文明都是一种毋庸置疑的帮助。这种智慧包括这种无知都应该是崇高的。